陕西考古专家称在古墓铜敦中发现战国时黄牛肉
来源:华商网 作者: 2012-09-29 09:41:00
费三元
铜敦
铜敦内装着的物品
已经碳化的物品
2010年的一天,考古人员从临潼区一战国墓中取出一铜敦时,发现锈蚀严重又十分沉重,无法揭开。送至文保室后,文保员用凿子慢慢松动上下接口处,忽然一股味道扑鼻而来,里面有东西流出,她决定立即停下并再次盖好。
这个铜敦里到底装的啥?为揭开这个谜团,考古人员进行了多番研究……
发现
战国古墓出土锈蚀严重的铜敦
为配合道路建设,省考古研究院在2009年6月至12月和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先后两次在临潼区湾李村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312座。其中战国到汉代的墓葬共计282座,其余为唐墓和明清墓葬。
铜敦出土于M208古墓。该墓葬为竖穴土坑墓,平面呈长方形,口大底小。遗憾的是,该墓底东南侧有一长方形盗洞,略斜打进墓圹且打破墓底,该墓被严重盗扰。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考古人员分析该墓应为战国晚期,墓主人应该为一平民。
位于木椁内东北角的2件随葬铜器,虽离盗洞很近,却得以幸免。两件铜器为铜敦和铜壶。该项目考古队队长胡松梅说,铜壶装的应该是液体,但因时间久远早已挥发;铜敦与篮球大小差不多,直径20余厘米,锈蚀严重无法揭开且非常重,考古人员立即用厚实的黑色塑料袋包裹送到文物保护研究室。
打开
里面装着一块块碳化的东西
铜敦里到底装的啥?在研究室,文保专家、助理研究员宋俊荣负责具体清理和保护,当她仔细清理完外表后发现,要打开铜敦非常困难,就决定用凿子慢慢松动上下接口处。忽然,一股刺鼻的味道散出,里面有东西流出。她立即停下来并再次盖好,马上将这件事通知考古队队长胡松梅。
次日考古人员再次打开后,除了一股刺鼻的酸味外,眼前景象令考古人员大吃一惊:一块块碳化的东西,将铜敦装得满满的。这些碳化物是什么,立刻引起大家猜测。最后考古人员决定拿出一块掰开看看,结果发现里面有白色的弹性肌腱膜和一根一根的肉丝。
铜敦是古代的一种食器,由此胡松梅等专家推断应该是一块块的肉制品。省考古研究院资深专家张仲立现场查看后,也推断可能是肉制品。
确定
多次测试后认定为黄牛肉制品
如果是肉制品,又会是什么动物的肉?如果铜敦里有动物的骨头,就可以进行进一步推断。
但为了保护文物的原始状态,考古人员不能把它全部倒出来找骨头。经过X光的透视和分析,也没能看到有骨头存在的证据。后来,经过与中科院有关专家沟通,考古专家决定通过蛋白质分析来寻找真相。今年经过几个月不断的测试,最终鉴定为黄牛肉。
胡松梅说,这个结果和这批墓葬中陪葬有大量的带骨的黄牛肉制品相一致。铜敦里的谜团至此得以揭开,原来是盆满钵溢的黄牛肉制品。专家推测,这也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墓葬中陪葬的肉制品,距今已有2000多年。
疑问
肉制品为啥能够保存2000多年
专家介绍,在这312座墓中,有68座墓葬中陪葬有骨骼和肉制品,其中67座为战国到汉代的,这些动物肉制品只有该铜敦里有保存至今的肉制品,其他的均已腐烂,只能看到骨骼。
为何该铜敦里的“肉制品”能保存完好呢?胡松梅推测,这可能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由于铜敦封闭严实,从而使肉制品虽然已碳化,但仍能用肉眼看到一根一根的肉丝,保留的腱膜还有弹性。二是因为该墓为土坑墓,一般土坑墓要比洞室墓人骨架保存要好,这和早期墓室内空气隔离有关。此外,可能是该肉制品经过处理,可能是风干的或是腊肉,以至于能保存2000余年。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