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浮山书院:礼乐传习 与子偕行

2024-06-06 09:11: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袁睿

  大众网记者 王芮 青岛报道

  近日,浮山书院“与子偕行”——《中国诗乐舞传承》课程展演暨第十四届博雅班毕业典礼在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博学厅隆重举行,青岛大学副校长李建波出席活动。中国海洋大学——多诗歌研究中心、青岛出版集团、青岛华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青岛市职工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等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关注与支持,青岛大学党委统战部、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人文社科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以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范学院的相关人员参与了本次活动,青岛大学各学院400余名师生代表观看了展演和典礼。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记载了古时周王庭宴乐之盛况。崇牙树羽,肃雍和鸣,宾朋满座。本次展演以《鹿鸣》作为开场仪式乐,表达对嘉宾们的诚挚欢迎。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千年礼乐文明,浮山书院于本学期全新开设“湖畔博雅课”之琴、箫、筝非遗传承系列,面向全校师生公益授课。首期课程共有18位老师和80名同学参与了学习,亲身感受琴之中和、箫之空灵、筝之清越。教学所用的十三床古琴和八台古筝全部来自爱心人士的捐赠。

  为浮山书院捐赠十床古琴的离染古琴董事长陈永东和古筝捐赠者唐响古筝董事长齐亚斌应邀出席,青岛大学副校长李建波为他们颁发了捐赠纪念牌,对他们支持学校美育和非遗文化传承工作的善举表达了感谢。

  青岛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青岛琴会会长赵霄鹏不仅亲自授课,还为浮山书院捐赠了三床古琴。赵霄鹏工作室“幽缦国乐”“战鹏程琴筝艺术中心”“官赛古筝”三个机构在浮山书院琴箫筝的课程建设、美育实践等方面给予了无私帮助。为表达感谢并期待更深入的合作,学校授予以上三个机构为“青岛大学浮山书院美育实践支持基地”,青岛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海荣为他们颁发了铭牌。

  浮山书院一直将美育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次仪式上,浮山书院又为学子们聘请了三位新的美育导师: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孙小娥、青岛民族管弦乐学会普及民族音乐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任洁、青岛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于月,由青岛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传军教授为她们颁发了“青岛大学浮山书院美育导师”聘书。

  “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时光匆匆,浮山书院第十四届(2020级)学子走到了毕业的十字路口,他们从师兄师姐手中接过了书院结业证书。“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在古曲《春光好》的歌声中,浮山书院《中国诗乐舞传承》课程展演暨第十四届博雅班毕业典礼圆满落幕。

  新闻延伸:

  青岛大学浮山书院简介

  青岛大学浮山书院成立于二〇〇七年,是青岛大学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创办的博雅教育示范区和通识教育荣誉学院,接续中国古代书院传统,融合中西教育精髓,从“博、雅、慧、行”四个维度深耕大学博雅教育,构建了由“经典研读与文化自觉”“琴棋书画与艺术审美”“科学精神与批判性思维”“自我塑造与社会担当”四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实训活动和“第二课堂”,探索学生自我管理与朋辈互助的有效模式,注重师生共同体建设,营造良性循环的教育生态,致力于培养心怀天下、人格典雅、学行合一、智慧通达的现代君子和榜样公民。

  《中国诗乐舞传承》课程简介

  《中国诗乐舞传承》是青岛大学浮山书院2021年起开设的一门美育通识课,由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教师刘宇博、王锐主讲。课程将中国古典诗词吟诵、演唱、乐舞以及民族器乐演奏相融合,采取体验式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行作品编创与表演,以涵养性情,向善成德。自课程开设以来,每年面向全校师生举行结课展演,迄今已连续四年。《中国诗乐舞传承》是浮山书院对美育的全新探索,也是对中华礼乐文明的传承与致敬。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袁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