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青岛——走近老建筑” 文旅公益行4月23日第十六期预告:平度文化溯源

2024-04-22 19:42:13 来源:  作者:

  胶东文化之根,岳石文化之源。“丈量青岛——走近老建筑”文旅公益行第十六期平度文化溯源将于4月23日10:00正式上线!

  2024年丈量青岛首期线路选取的是平度文化遗产,走进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平度市博物馆,探源城市历史文明,讲好城市历史故事。

  平度发展历程

  平度历史悠久,夏为莱夷地,地处古青州。商朝为莱国地。春秋,初为莱国。周灵王五年(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属齐国。

  战国,为齐国即墨邑,是齐国东部之政治中心,田单曾在此地用火牛阵大败燕军。

  秦始设郡,以今胶东半岛地为胶东郡,即墨城为郡治。

  西汉为即墨、郁秩、卢乡、平度四县地,汉武帝元朔元年以平度为侯国,平度、卢乡属东莱郡,即墨、郁秩属胶东郡。

  隋、唐、宋、元为胶水县;明洪武二十二年改胶水县为平度州。清为平度州(散州),属莱州府;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平度州为平度县。

  1940年,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析置出平西、平南、平东、共四县。1953年由四县并二县,1956年由平度、蓼兰二县合并为平度县,属昌潍地区。1983年10月始,划属青岛市。

  平度文化资源丰富,是东莱文明重要发源地。即墨故城所在地、田单大摆火牛阵历史典故发生地、胶东文化特色名城……文物时间跨度6000年,延长了平度乃至整个青岛的历史跨度

  丈量路线

  东岳石遗址→即墨故城遗址→六曲山墓群→天柱山摩崖石刻→平度市博物馆

  东岳石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石遗址位于大泽山镇东岳石村东南淄阳水库北岸的台地上。1959年,村民在此修建淄阳水库时被发现,遗址东西长约245米,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4.9万平方米,是“岳石文化”的命名地。岳石文化在公元前1900—前1600年之间,是夏至早商时期东夷族所创造的古老文化,东岳石遗址和各地同类型遗址的相继发现为研究东夷土著文化与夏商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支撑。

  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科院考古所先后于1960年和1993年对东岳石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这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非常丰富,主要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角器、牙器等,其中第二次发掘出土的文物达到500余件。

亚腰形石斧

半月形双孔石刀

骨梳

  岳石数字党建中心

  岳石先民在历史中跋涉,从蛮荒中走出一条轨迹清晰的文明之路。从历史走向现在,东岳石村的脚步永不停歇,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平度样板,去年入选了青岛市第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即墨故城遗址及六曲山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墨故城遗址地处平原地带,东临小沽河。故城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因春秋时齐大夫朱毛曾居于此,故俗称“朱毛城”,又因西汉时,胶东国康王刘寄曾设都于此,所以又名“康王城”,是战国时期齐之名城,因齐将田单曾在此利用火牛阵大破燕军而闻名于世。自秦始,历两汉、魏、晋、北魏,直至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废即墨县,即墨故城一直是胶东地区的重要治所。自东周建城至西汉约500余年间,即墨故城一直是胶东半岛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即墨故城遗址规模大,历史久远,延续时间长,知名度高,文物遗存丰富,是我国留存至今罕见的古城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受到全国历史学者、考古专家高度重视。

西汉龙纹灰陶空心砖

  即墨故城分内外两城,外城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城墙地上部分现仅存东城墙约1100米,城基宽约18—34米,高4—5米,全为夯土板筑,十分坚固。内城位于外城东南部,平面总体呈近长方形,东南缺角,内城东墙与外城的东城墙重合,已探明的遗迹有建筑群、东西仓、贮货湾等。

  六曲山古墓群是即墨故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属两种类型文化遗存,但关系密切。六曲山古墓群位于即墨故城北部3.5公里的群山之上。它数量多(现存古墓370余座),时间跨度长(上起东周墓葬,下迄北齐墓葬),分布面积广(东起龙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蜒30华里,横跨3处乡镇),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在这370余座墓葬中,以西汉康王刘寄墓为代表的胶东王陵又是其中之精华。

  1978年开始,中科院、省、青岛市及平度市相关文物保护机构先后对即墨故城遗址和六曲山墓群进行了十余次考古调查和勘探,基本探明了即墨故城内、外城墙地上地下墙体夯土的分布范围和结构,城壕的宽度和深度等,和六曲山墓群的地下遗迹分布状况和性质。2019年8月,《即墨故城暨六曲山墓群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批复通过,对即墨故城及六曲山墓群的保护利用做了中长期的规划。

  天柱山摩崖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柱山摩崖石刻是我国稀有的历史艺术瑰宝,天柱山遍布着汉魏以来各类摩崖石刻,主要有汉中平三年刻石、郑文公上碑、东堪石室铭、上游下息、此天柱之山、天柱山颂等,其中郑文公上碑最为珍贵。

郑文公上碑拓片

  郑文公上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为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时任光州刺史的郑道昭主持刊造,内容主要是为荥阳郑氏家族歌功颂德,重点记述了其父郑羲的生平和事迹。碑文高3.5米,宽1.5米,文20行,每行50字左右,计881字。碑文结字宽博,笔力雄健,生动地体现了北魏年间书法由隶到楷的大变革风貌。《郑文公上碑》是蜚声海内外的书刻艺术瑰宝,清代乾嘉以来即为国内外书家学者所推崇膜拜。1984年,89岁高龄的艺术大师刘海粟扶杖登临此碑,评之为“闻之有韵,掬之有声,望之有情,涤人尘俗”,并欣然题写了“瑰玮博达、绝壁生辉”的赞词。

  天柱山以其书法石刻而享誉海内外,随着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外文化交流的积极开展,中国书法名山天柱山作为中外书法艺术交流基地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凸显,前来参观的中外友人络绎不绝。

  平度市博物馆

  平度市博物馆包括新馆和原崇德宫展区两部分。新馆一楼为平度历史文物展厅,西厅为史前文化展厅,重点介绍岳石文化时期;东厅为平度通史展厅,重点介绍东周至汉代的平度历史。二楼东厅为临时展厅,现布置为馆藏精品拓片展;南部长廊设置观众休闲区,并在此区域将平度市“三产”及非遗技艺集中展示。原崇德宫展区目前为平度三埠李家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以及展示石刻文物的碑廊、碑林。

  平度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共计15733件/套,涵盖石器、陶器、骨器、青铜器、玉器、碑刻、书画和钱币等十余类,其中珍贵文物351件/套。 “汉王舍人碑”是我国最早使用龟趺的汉碑,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汉王舍人碑

  碑廊、碑林展出东汉至民国珍贵刻石、造像共计89通,最具价值的属东汉永寿四年铭文石羊,铭文石羊全国仅存5件,出土点明确、纪年详细仅此1件。

东汉永寿四年铭文石羊

  馆藏文物赏析

春秋龙虎纹铜罐  1968年出土于大泽山西半坡,国家一级文物

西汉鎏金铜凤鸟  2003年出土于六曲山墓群,国家一级文物

西汉猴子抱树铜灯台  2003年出土于六曲山墓群,国家一级文物

西汉鎏金带盖铜熏炉  2000年出土于界山汉墓,国家二级文物

北宋莲座铜药师佛像  征集于平度市明村镇,国家二级文物

  往事越千年,历史又新篇。平度文化溯源既详述了胶东文化的历史脉络又展现了青岛文化的深厚底蕴,是 “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下的创新探索。为拓宽文物主题游径,优化文物保护利用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新的力量。跟随丈量青岛的脚步,步步循迹,我们将带您对话文物,品读历史,探寻青岛历史文脉,揭示青岛古文明风采。

  嘉宾介绍

  曲涛

  平度市博物馆馆长,从事文博工作30年,曾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优秀文物工作者”。历经多次考古发掘工作,参加的八里庄墓地、三埠李家遗址考古发掘先后获得2018年度、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奖和2023年度优秀考古工地奖。先后主持过3个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主笔《平度老建筑》一书,荣获省政协优秀文史书刊一等奖。

  马龙腾

  平度市天柱山文物管理所负责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进修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出版《北京大学中国画作品选集——马龙腾卷》。从事天柱山摩崖石刻保护事业20多年,2022年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为“全省最美基层文物工作者”。先后参与编撰《源远流长的东莱文明》之《平度历代碑刻研究》《平度文物精萃》等专著,在《中国文物报》《中国书法报》《青岛博物馆研究》等报刊发表稿件10余篇。

  (来源: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袁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