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社区 | 清明假期青岛非遗好戏连台

2021-04-04 23:15:4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黄煜婷 贺璐阳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黄煜婷 贺璐阳 青岛报道
  “妖怪哪里逃!”“师傅,您还要对她手下留情吗?”“大师兄,你可就别嘲笑我了”……记者闻声来到即墨古城的戏台旁,原来是莱西木偶艺术团正上演着一出好戏!《三打白骨精》《梁祝》《农夫与蛇》等剧目令过往游客纷纷驻足观赏,随后的《人偶双变脸》更是引来台下观众阵阵叫好。

《农夫与蛇》

《人偶双变脸》

  清明小长假期间,由青岛市民俗学会主办的“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系列民俗活动在即墨古城启幕,为广大市民游客不间断带来精彩多元的非遗互动活动。

《人偶双变脸》

清明墨河图非遗集市

  “本次活动一共有六大板块,除了民间艺术表演,还有古城童谣汇、新家谱传承、古城风筝会、古城老游戏,清明墨河图非遗集市更是请到了全国各地30多位非遗传承人,来展示他们独具特色的精美手工艺品”,青岛市民俗学会会长田清来向记者介绍说。

非遗展品-潍坊风筝

  步入清明墨河图非遗集市,潍坊木版年画、河南泥咕咕、东昌葫芦雕刻、肥城桃木雕刻、济南果蔬布艺笨笨、天津内画等做工精良的非遗展品令人连声称赞,北京“面人郎”(即郎绍安)第三代传人王美,此时正现场展示着面塑技艺,在她面前摆放着形态各样的古代仕女,一颦一笑活灵活现,“它的做工比较精细,包括眼睛眉毛,这些都是手工做上去的”,王美向记者展示着其中一件作品。

北京“面人郎”(即郎绍安)第三代传人王美

  从17岁开始,王美便远赴北京跟自己的姑父学习面塑艺术,如今从事面塑创作已30年有余,其作品以人物为主,所塑古代仕女尤其出彩。在继承郎派风格的基础之上,王美也不断摸索创新,潜心研究特殊工艺解决了开裂的难题,让作品得以更好地保存。现在,她有1-2个得力弟子接力传承,也希望面塑能走进更多年轻人心中。

面塑作品-古代仕女

  再向里走,泰安市宁阳秦氏羽粘画第六代传承人秦鲁宁正向往来游人展示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我头上戴的这个羽毛冠,还有手上拿的小羽毛掸子都是纯羽毛制作,包括(展架)上面的掸子都是从传统的掸子演化而来的,这也是我羽粘画的一个系列”,说起自己的作品,秦鲁宁很是自豪。

泰安市宁阳秦氏羽粘画第六代传承人秦鲁宁

  秦氏羽粘画区别于其他羽粘画最大的特点是纯羽毛、纯手工制做,所用羽毛不染不绘故作品永不褪色。同时,秦鲁宁以羽为笔,在创新中传承,让秦氏羽粘画的技艺融入现代设计,结合一些科技元素,使其根植于民众的土壤,以此创作出更生动形象、更亮丽多彩、更接地气的好作品。
  一把小小的剪刀,只简单剪几下,一对“玉兔”便在手里活脱起来,“剪纸来源于生活,以此剪出来的作品接地气,深受老百姓的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李文玲说着,现场又剪出个带有吉祥寓意的“小鸡”来,“非遗剪纸的最高境界就是脱稿剪。”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李文玲

一旁的老伴正在为李老师的作品提笔书写

  除了吉祥元素之外,李文玲还根据具体事件的人物、建筑等内容进行剪纸创作。2008年,她专为环球宣传奥运推介青岛活动献礼制作了一幅巨型剪纸作品《奥运之路》,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和著名体育明星在其中均有展现。整幅作品长21米,宽1.06米,历时一年完成,现被青岛奥帆博物馆收藏。

巨型剪纸作品《奥运之路》

  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而家谱作为其有效载体,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格言等内容,可让后人以史为鉴,取长补短。“我在研究老家谱的基础上创作了新家谱,并免费发放给青岛市民,现在已成为青岛一个新的文化时尚”,齐鲁新家谱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即墨杨氏第二十代传人杨乃琛希望通过这个形式,建立新家谱,树立好家风,传承好家训。

齐鲁新家谱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即墨杨氏第二十代传人杨乃琛

  杨乃琛所说的新家谱,是根据我国现代社会和现有家庭结构的需要创作设计的一种新型记录家庭档案的形式,可全面科学地记录每个家庭三代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
  另外,在古城老游戏区域,荡秋千、撞鸡蛋、滚铁环、老鹰捉小鸡、打陀螺、跳大绳、抖空竹……这些游戏不仅是个人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深深烙印。漫步在古城风筝会区域可欣赏燕子飞翔、金龙游弋、锦旗飘扬等漫天彩鸢带来的视觉盛宴!在学宫前听琅琅童谣,赏美景春色,品诗词古韵,别有一番风味。

游客正在体验投壶游戏

  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蕴含着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承载着人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020年底,青岛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8个城市被文旅部确定为全国“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非遗逐渐成为一种整体性的生活方式,融入民众生活以及社区教育,推动形成保护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在探寻非遗扎根民间、回归生活的本质意义中赓续城市历史文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