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相图|⑤“我们书店”店主马一:以“书”会友 16年坚守只为遇见更多“有趣”的人

2024-04-15 15:41: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宇昕

  开栏的话:

  百相世事,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故事。他们是没被剪辑的电影,是未经修饰的小说,以最真诚质朴的情感调和一味味酸甜苦辣。书写烟火俗世,体悟人间百味,我们精心勾勒一幅众生《百相图》,记录认真生活着的你我他,或艰辛,或悲伤,或迷茫,却从不停下向希望前进的步伐。在这里,你或许能触碰另一种生活,或许能“看见”自己。如果你有故事,也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始终聆听着。

  人物档案

  姓名:马一

  性别:男

  年龄:49岁

  职业:青岛独立书店店主

  一句话宣言:别惶恐,一切顺其自然。

  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

  在青岛市北区天福文化新天地三楼的“我们书店”,夹在玩具店与一些培训机构中间,除非是有心之人寻找,否则很难发现这里还有一家书店。店主自我调侃:“闲逛的很少能发现我们,多半是路过门口时惊讶地说一嘴:这里还有个书店啊!”

  就是这样一家“不起眼”的书店,2008年开店至今,已经走过近16年,没有咖啡、没有文艺装扮,只有满满当当的书,在如今这个时代,反倒成为返璞归真的“另类存在”,很多人从其他城市来“慕名打卡”。

  有人说,每个独立书店都有自己的定义,每进入一家好的独立书店,就是在阅读一个店主的灵魂。今年49岁的马一,就是这家书店的店主。每次结账时,他都会对顾客微笑地说一句:“谢谢支持!”与记者讲述他与书店的故事,和善畅谈,幽默风趣,交谈中有种如朋友般的亲切感。

  书店不大,两层,满满当当的都是书,一楼目测50多平米,放眼过去堆满了书籍,人行走其中,基本要侧身。旧书、旧报纸整整齐齐糊满了天花板,复古氛围十足。二楼也堆满了书籍,还有老板喝茶的“小天地”。

  世界在变,人在变,而这家书店却没怎么变,只是藏书从原来的4000余种变成现在的两万多种,而且还在更新增多。

  “当时为什么要开这样一家书店呢?”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启,马一打开了“话匣子”。

  “我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毕业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曾在青岛一所职业高中任教语文学科五年。”马一说,2003年他辞职进京,到北师大读古典文献学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北京又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花生文库”做编辑,逐渐熟悉了有关书籍出版发行的各种基本信息。

517bdf108041d6e2fd577e7c3a1a34a2.jpg

  “那几年在北京,认识了很多爱书人,因为买书认识了现在书店的合作伙伴老马。”马一告诉记者,开书店是很偶然的,他在奥运前从出版社辞职,约老马到青岛游玩,顺便逛了几家民营书店,发现做特价学术书的偏少,俩人就突发奇想“要不合伙开一家文史社科特价书店?”两人说干就干,几经波折,终于开始营建这座“传奇”书店。

  “一直有人问我,这样一家书店,客流量也不算多,为什么能开近16年,我想说真的是因为房租便宜,再就是因为自己懒,懒得去做改变……”马一说,在书店里,有人慕名而来,也有人萍水相逢。近16年来,马一与许多淘书人结成了朋友。

  马一告诉记者,有一位老爷子,几乎每周都要到书店转转,不买书也聊会儿天,去外地前还要给店里打电话,告诉他最近不会去书店了。

  “还有些朋友,买书总是希望多付一些钱,他们希望这家书店能存在的久一些……”

  “有段时间书店搞了几天店庆活动,原本五折的书降到四折,有人留言:不忍心四折时候去买书……”

  “有一次我们店里聚集了22人,后来发现,其中21人都是来聊天的朋友,仅有1位是顾客。”马一说,书店本身就像一个联结,把书与人串联在一起,这些算是我们开书店的额外收获吧。

  “目前书店算是微利,好在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过靠书店来养家,目前没有什么好的解决计划,最大的希望在于房租涨得慢些。”

  马一说,一直以来店里并没有固定的员工,这些年来只要他有事外出,他就会让顾客帮他看店。书店的钥匙至少有6、7个顾客都有,他们大部分都是自由工作者,所以只要马一不在店,这些朋友自己会开门来帮他看店。

  “现在很多顾客来会告诉我,我在某某社交平台上看到有博主推荐,我都会很感谢,谢谢这样一家小书店打动了他们,让他们真心推荐爱书的人来这里……”

  对于书店,按照马一的说法,船到桥头自然直,顺其自然就是他此刻的心态。如果真有一天做不下去了,也还会有其他事情做,不需要太过惶恐,他说当年遇到过很多的大事,当时觉得事情很严重,但过后想想也觉得那些事情远没有想得严重。

  马一说,正是因为自己的这种心态,所以他在成批的独立书店倒闭过程中生存了下来。未来,他只希望能在这间小屋里,遇到更多“有趣”的人。

初审编辑:王秀洁

责任编辑:苏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