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满三周年 全市城乡分类投放设施全部覆盖

2023-01-06 15:30:0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雅萍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雅萍 青岛报道

  2023年1月6日,《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满三周年。

  三年间,青岛市在国家住建部、山东省住建厅指导下,以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绿色低碳、互联互通为驱动,以全民化、智能化、协同化、一体化为目标,系统谋划、全域布局,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市城乡分类投放设施全部覆盖,其中市区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2.3万余处。全市在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6座(设计处理能力870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设施37座(设计处理能力1390吨/日),全域原生生活垃圾维持零填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为青岛全面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国绿色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党建引领新机制,管理水平再提升

  青岛市坚持党建引领的路线方针,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植入红色血脉、壮大红色根基。青岛市区两级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双组长领导小组,顶格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渐形成了“市级抓总、条块结合,部门指导、属地作战”的工作推进模式。各级党政机关建机制、配设施、强体系、深动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因地制宜,突出社区“两委”主体作用,组织辖区内党员带头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开展站桶指导、入户宣传、发放材料、组织宣传等工作,持续促进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品质提升。

  城阳区城阳街道前旺疃社区的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95%以上。究其原因,就是社区两委成员、工作人员、网格员、居民代表在垃圾分类上达到了高度一致:垃圾分类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用红色引领绿色。“垃圾分类是势在必行的新时尚,社区党员、工作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已经成立,一句话,党组织靠前站位,党员先锋先学先行,带头宣传,带头分类。”前旺疃社区书记李春红的话掷地有声。在实际操作中,社区坚持以“红色”引领“绿色”,以“党员带头分类,志愿者指导分类”为切入点,使基层党建成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的主要抓手。为更好地指导分类工作,前旺疃社区成立了指导小组,两委成员值班带队,每日在定时投放时间段带领2名指导员在收集站“站点督导”,结合居民投放情况现场讲解分类知识,并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口头问询,配套必不可少的破袋检查,用垃圾分拣工具检查判断分类正确与否,不正确的请居民陪同进行二次分拣,直到完全分好才请居民离去。同时,社区保洁队成员不间断巡查,社区服务大厅驻点发放分类垃圾袋,社区责任人定期走访分类不准确的家庭,社区两委会每日微信群通报、将垃圾分类列为每年评选文明家庭户的考核标准,一系列措施真正将居民的源头分类投放责任落到实处,形成全社区参与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

青岛市城阳区前旺疃社区密闭投放点和宣传活动

  在李沧区九水路街道侯家庄社区,辖区85名党员更是用实际行动——每天12个小时“站桶”,换来了整个社区居民自觉分类的新习惯。“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居民都知道,但是这个事情光靠自觉远远不够,需要党员们靠前一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群众养成习惯。”社区党委书记吕良武说。现在,侯家庄社区在党员的带动下,热心居民们自发站了出来,每人分包一个单元,形成了数百人的“站桶”志愿者队伍。在社区两委、党员“动真格”的指导下,居民们的垃圾分类习惯已经养成。

  宣传发动新时尚,全民行动齐参与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向全市党组织和党员发出党员带头倡议书,掀起了党建引领下的全民参与新高潮。全市近50万名党员干部,利用“琴分类”小程序,参与垃圾分类晒桶打卡,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势头。

  在青岛街头,平均每300个公交候车亭、每200个地铁站点广告屏上就有一处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全市居民小区共设置5700余处垃圾分类宣传栏。“垃圾分类,青岛有你”和“青青之岛、‘分’享美好”的主题宣传活动,已累计开展近3万次。40万册垃圾分类读本走进400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建设54处宣教基地,打造“垃圾的旅途”主题体验线路,培训近600名“星火讲师”。

夜景亮化和地铁垃圾分类宣传图片

  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李沧区紧扣“青青之岛、‘分’享美好”的活动主题,在万科如园小区,开展“送你一朵小红花”垃圾分类成果分享主题实践活动。

  万科如园小区通过前期开展的“90天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计划”(第一阶段开展“敲门行动”,入户手把手地指导居民如何对家中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培养居民分类习惯;第二阶段通过开展定时投放,养成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第三阶段强化视频执法监督,固化居民分类习惯),居民已自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厨余垃圾分类精准度高。分出的厨余垃圾经过小区内的厨余垃圾处置设备,直接产出有机肥,反哺小区绿化植被,小区已初步实现了厨余垃圾日产日清、循环再利用的闭环链条,达到了厨余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活动现场李沧区城市建设管理局对万科如园小区进行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授牌,为5名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的业主代表进行颁奖,同时现场还设置有害垃圾回收、垃圾分类趣味游戏、扫码答题、打卡分享朋友圈等活动,邀请居民参与打卡闯关,可获得小区内厨余垃圾就地沤肥滋养长出的“小红花”。小区居民李女士表示:“拿到自己垃圾分类后沤肥种植的小红花意义非同一般,是自己参与垃圾分类保护环境最好的证明,今后自己还会继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为周围环境增添更多的小红花。”

李沧区“送你一朵小红花”活动现场

  流程再造新体系,基层治理谱新篇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重在推动“全社会治理”,促进习惯养成。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单位、企业、居民、物业等利益相关方深度协同,形成治理合力。对基层来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又是升级垃圾处理系统的重要牵引,更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机会窗口。青岛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坚持目标导向、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循序渐进,有效推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西海岸新区辛安街道铁路小区,始建于1992年,迄今已有30多年时间,小区共有住宅楼20栋,居民689户2400余人,多为租户,占比达70%。针对建成年代较早、配套设施较弱、外来人口较多、管理难度较大等情形,该小区激发业主委员会自治、群众自治潜能,为老旧小区开展好垃圾分类工作蹚出一条新路,让生活垃圾分类在“老小区”成为“新时尚”“新常态”。目前,铁路小区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5个投放点的垃圾分类精准率达100%。

  铁路小区外来人口多,垃圾分类工作初期,群众自觉分类投放的主动性和参与守桶站桶的奉献度不高。为此,小区业委会主任、物业公司经理“一马当先”,迅速组建起一支由党员、业主志愿者、业委会成员、铁路退休职工、物业公司保安和保洁人员等30余人组成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定期组织学习垃圾分类有关工作要求和业务知识,每天按时守桶站桶。同时,广发“倡议书”,发动有志青年、热心群众、爱心业主等志愿力量在分类投放点轮流值守、“手把手”指导,一遍不行就教两遍,指导一户保证教会一户,为居民精准分类、精准投放夯实基础。

  小区业委会发挥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不怕得罪人的“三不怕”精神,挨家挨户爬楼发放宣传材料,不厌其烦讲解垃圾分类政策知识,安装小喇叭循环播放自编自演的垃圾分类“三句半”,自己动手对古力井盖、配电箱、小区路面墙面开展垃圾分类“指尖彩绘”,“见缝插针”张贴宣传海报、安装垃圾分类地插20处,以铺天盖地的特色宣传,促进垃圾分类“人人都会、家家都做”入脑入心,每个人都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主角”。同时,小区幼儿园将垃圾分类内容纳入教学课程,教师自己设计教案,举办“小手拉大手”等垃圾分类主题活动80余次,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

  以垃圾分类工作为契机,结合街道社会治理“微邻里”工作模式,不论在问题受理处置,还是在开展服务活动上,通过实行“群众提、小区议、大家办”的工作模式,把治理通道、服务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每家每户,实现各项问题诉求“一呼即应、接诉即办”,打通垃圾分类与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构建起自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目前,已解决破损路面修复、卫生清理整治、楼院外墙粉刷、监控视频安装、小区环境美化、照明安装亮化等环境品质提升、小区建设更新等问题200余件次,以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大提升,推动社会治理、环境治理等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铁路小区“小手拉大手”和敲门入户活动

  提前谋划新征程,五星小区强聚力

  印发《青岛市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前谋划“十四五”期间垃圾分类工作。提标打造垃圾分类“五星小区”,总结提标打造过程中投放点升级改造、发动群众参与、组织志愿者站桶指导、提升厨余垃圾投放准确率等方面的有效经验,作为“十四五”期间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强力支点。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冲锋在垃圾分类一线的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他们成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的带头人。

  胶州市胶北街道灏景苑小区共有222户居民,7栋楼座。在实施垃圾分类以前,每个楼座旁边都设有垃圾箱,居民下楼后,随手就可以丢掉垃圾,十分方便。因此,作为垃圾分类的第一步,“撤桶并点”起初也遇到了阻力。为做通居民工作,灏景苑小区物业经理李刚带领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宣讲垃圾分类的好处以及正确分法,最终“撤桶并点”工作获得大多数居民的支持,小区里的垃圾投放点由7个减为2个。

  完成“撤桶并点”后,李刚遇到了新的难题。有的居民习惯了出门就丢垃圾,因此即使在垃圾桶撤走后,他们还是继续往原地扔垃圾。为此,李刚带着物业工作人员“分兵驻守”,碰到扔垃圾的居民,就上前劝说,或者把居民乱丢的垃圾收集到投放点,时间一长,乱扔垃圾的居民也认识到分类投放的好处,开始自觉按照规定投放。

  “撤桶并点”,只是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第一步,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

  在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时候,李刚和物业工作人员每天站在垃圾桶边上,见到居民就上前解释如何将垃圾正确分类,但小区的垃圾分类效果一直不是很好。慢慢地,李刚也琢磨出了门道:要改变一个人多年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居民要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适应的。为此,他改变工作方法,将物业工作人员分成两组,利用早晚时间入户宣传的同时,动手为居民分拣垃圾桶里的垃圾,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不断总结经验。

  在加大入户宣传力度的同时,小区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也不断加强。宣传橱窗、展板和LED显示屏,甚至是楼道里,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标语及科普知识。李刚还加入了小区垃圾分类志愿宣讲组,把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相关理论知识,转化成居民通俗易懂的大白话,用唠家常的方法介绍给居民,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接受垃圾分类的新理念。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居民自愿地参与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

  为了更好地指导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李刚和同事们每天早上6点半前准时到达小区投放点,全年风雨无阻。一副手套、一把钳子、一件红马甲,他和同事们便开始了一天的监督引导工作。所谓的监督并不是旁观,很多时候还要自己动手进行二次分拣。每个垃圾袋在入桶前都要全部打开,他动作干净利落地逐一查看,并进行分拣。一来二去,居民们也被带动起来,纷纷主动将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好的习惯需要时间来沉淀。在李刚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小区居民也对垃圾分类有了新的认识,小区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不少居民成了垃圾分类志愿者。

  说起灏景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的原因,李刚一言概之:“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干。”

李刚在检查居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

  100%,是城阳区城阳街道西田社区垃圾分类的普及率;98%,是西田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这两个数字,凝聚着李若雷和社区两委的付出和汗水,更是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自觉践行垃圾分类的最好证明。

  作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在工作开展初期,李若雷遇到很多困难,面对居民的不理解,他苦口婆心地讲解、解释,耐心地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在设立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初期,李若雷用脚步丈量社区,合理规划,在社区内设置4处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点,入户走访做宣传,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植入到居民心中,得到了居民的认同。

  “西田社区现有居民353户,1213人,党员59名,2007年实施旧村改造,2008年全部回迁,共建设居民楼28栋。2020年5月22日,西田社区召开了‘讲文明、讲卫生、美环境’垃圾分类宣传会和工作推进会,专题部署楼层撤桶工作,要求物业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分步骤按计划逐步实施撤桶全覆盖。2022年6月22日起,对小区内所有现有垃圾桶取消分散投放。”回忆起当时垃圾分类的相关推进工作,李若雷如数家珍。

  在李若雷看来,垃圾分类的关键就是每个居民养成良好习惯。人们接受新事物,需要时间来认识、了解,这就看工作人员的耐心和坚持。

  为做好“带头人”,在“撤桶并点”当天,李若雷便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在早晨5点上岗了。此后的两个多月里,他雷打不动,带领垃圾分类分拣员,身着统一服装,手持垃圾分类钳,认真查看居民投放垃圾的分类情况,对投放有误的居民进行纠正并耐心指导。他还建立了社区垃圾分类微信群,每天发一些相关知识,经常与社区居民互动。在社区演出活动中,李若雷带领工作人员编排的垃圾分类小品得到居民阵阵掌声。

  现在,西田社区的常住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对于小区内的租房人员,李若雷也想出了新办法:在租房者办理小区门禁卡的时候,物业都会发一本垃圾分类知识手册,房东也会自觉承担起责任,告诉租户垃圾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监督。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唯一的诀窍就是用心用情用力做,把工作做到居民心坎上!”李若雷说。

李若雷在为居民分发垃圾分类手册

  垃圾分类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应有之义。青岛市将会以《办法》实施3周年为契机,继续科学统筹、集聚众力,久久为功地抓下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解锁更多垃圾分类青岛“打法”,让垃圾分类成为青岛新名片。

初审编辑:王悦音

责任编辑:丁一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