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点亮青岛”总策划徐娟:用灯光秀唤醒天主教堂记忆

2020-11-06 10:01:1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秀青

  编者按:记录人生悲欢离合,再现凡人奋斗历程。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青岛人》栏目,让我们一起用文字和影像为身边人的精彩人生来喝彩!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秀青 青岛报道

  近日,青岛天主教堂的灯光秀十分火爆,岛城市民纷纷转发,很多老年人赶来观看,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打卡。作为青岛创新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圣弥厄尔教堂的点亮不仅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也唤醒了老青岛人几十年的记忆和情感。11月4日下午,记者采访了“点亮青岛”——圣弥厄尔大教堂活动的总策划、资深策展人、美博文化创始人徐娟,她对于天主教堂新媒体灯光秀的策划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记者采访到徐娟时,她前一天晚上刚从敦煌赶到青岛,一路风尘,连日来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她说,刚下飞机她就去了灯光秀现场,前几天青岛降温还伴有大风天气,许多老人顶着寒风站在天主教堂前面看灯光秀,年轻人前来打卡,大家对灯光秀啧啧称赞……她表示自己虽有预想过收到这样的反馈,还是觉得特别感动。

  作为青岛人,徐娟离开青岛20余年,但是对于青岛老城区和天主教堂有自己的记忆。她的父亲说,他7岁时乘乌篷船从胶南到青岛的故事,在海上飘荡许久,天亮时船靠岸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天主教堂。少年时期的徐娟和伙伴们也常在天主教堂附近兜兜转转,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可以代表家乡的符号,是自己对家乡的重要记忆,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2009年起徐娟的公司开始承办国家外宣的艺术项目,有机会经常参与国际艺术交流,包括亲见了很多高品质公共艺术项目,包括里昂灯光节等依托教堂等公共建筑做的新媒体艺术展演。此次受青岛市科技局的委托,依托着创新节这样一个契机,促成了此次“点亮青岛”活动。她说,挖掘老城区的文化,不只是一味打造新的网红打卡地,要让原有的文化焕发新生。青岛的文化基因在老城区就有明显的体现,每个老青岛人的记忆或多或少都有天主教堂为底色。

  徐娟和她的团队具有一种颠覆式的创新思维,没有对天主教堂做同质化的普通照亮,而是采用了波普色彩,高饱和度的色彩加上精准投屏技术,完全不损害建筑本身,打破了冰冷的建筑的概念,像是让建筑穿上了新衣。人站在教堂前,这些明丽又梦幻的画面配上音乐,让人想到童话故事里的城堡,这往往又超出了大家对童话城堡形象的认知和期待,充分满足了人的想象,对青岛人来说,又是“陌生的熟悉感”。

  从十月份开始策划、选址,他们做了大量甄选工作,经过反复论证,最终敲定天主教堂作为灯光秀的策划地,这时留给徐娟和团队完成灯光秀的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团队从多个方向共同推进,测量现场物理条件、建模、设计,广场搭建、保证供电……50多个小时的努力换来的是大家的认可和喜爱。当谈到青岛天主教堂的灯光秀在岛城市民中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时,她觉得连日来的辛苦都十分值得。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纷纷赶来,既有老城区的市民,也有从外地赶来的观众。不同于此前的很多网红地打卡活动,参与这次活动的群体中,老年人、中年人占了很大比重。记者了解到,这些老年人、中年人通过媒体报道或朋友圈看到了灯光秀,他们中的很多人曾在老城区居住过或对天主教堂有过特别的记忆,这些独特的记忆并未随着时间地点改变,而是在教堂被点亮时吸引着他们回来,跟老朋友在此相聚,感受“科技+文化”赋予大教堂的新的活力。

  市南区科技局局长刘海波说,“点亮青岛”——圣弥厄尔大教堂活动作为青岛创新节的一项特殊展示内容,运用科技手段赋予大教堂时尚元素,酷炫的灯光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西部,让大教堂成为青岛夜间新晋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拍照打卡,为下一步利用时尚互联网思维发展西部经济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科技+文化”的融合也可以作为青岛淡季吸引市民和游客,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