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专访

王艳丽:98位精神病人的“干妈”

来源:青岛大众网   作者:   2011-10-17 14:53: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记青岛市首家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护士长王艳丽

    大众网青岛10月16日讯  在莱西市望城街道卫生院花园式病房区,有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殊群体——90多位非同常人的精神病患者,开心地生活在这个“乐园”里。在这个群体里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南墅镇北墅村25岁的小张,10岁时失去了母亲,受刺激患上了精神病。当他在护士长王艳丽的精心呵护下康复离开这里的时候,扑通一声跪在了王艳丽面前,泪流满面地说:“我从小没有妈妈了,您就做我的干妈吧!”在场为他送行的全体医护人员和精神残疾人员,无不为之流下感动的泪水。

    一时间,“干妈”成为这位护士长的代名词。正是她带领护士们无私奉献,给予这个群体母亲般的无私关爱,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空,才有了他们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生活的梦想。

替社会分忧是一种责任

    1989年,护理专业毕业的王艳丽分到了望城街道卫生院当了一名护士,一干就是20年。

    近年来,随着工作阅历的越来越丰富,王艳丽经常关心一些社会问题。她和同事们在院长周志磊的带动下,曾经深入城乡,对当前社会上精神残疾人现状进行过专门的调查,发现这个群体不仅还大有人在,而且“致贫一家人,拖累一群人”是当前照料精神病人现状的真实写照。这份调查报告引起了莱西市卫生局、莱西市残疾人联合会的高度重视。2010年3月,莱西市残疾人联合会结合本地区实际,发挥社会资源的专业技术优势,依托莱西市望城卫生院,建立了青岛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公立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主要职责是临床治疗、残疾康复、贫困救助、专业托养、工娱治疗、社会功能培训。

    这件事对望城街道卫生院来说可是个新业务,不仅场地设施都要求达到最好的标准,关键是要有一流护理人员。谁可以胜任护士长的重任呢?院长想到了专业技术优秀的王艳丽。当得知院长的这一想法后,王艳丽心里打起了鼓:“这份工作没有先例,没有经验,能干好吗?”跟家里人一商量,家里人也不赞成:“听说精神病人打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咱可不能去拾掇这操心上火的事。”可一想到这些特殊人群也需要社会关爱的时候,充满爱心、善于挑战的王艳丽主动找到了周院长:“托养一个病人,解脱一个家庭。能替社会分忧,就是尽了我们的责任,也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份担子我接了!”

    说干就干,按照医院的要求,王艳丽带领大家开始了建设改造。他们按照标准,加班加点,将医院内部门窗进行了安全加固,增设了安全网,每一个房间都安装了空调,可容纳100人的餐厅和100多人的托养床位很快到位。同时,他们深入全市每一个角落,按照政策要求,选择了符合托养条件的96病人,做好了入托准备。经过2个月的日夜奋战,莱西市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正式挂牌启动。

爱心演绎人间真情

    新的工作开始了,困难远比想象得要多。这些人来之前大部分没有人照料,有短裤穿在头上的、有在家里经常打人惹事的、有随时都会脱光衣服的,还有说哭就哭说笑就笑的……再看形象,有的蓬头垢面、有的衣不蔽体、有的甚至常年没有洗过澡……光日常生活的照料,就足以让王艳丽他们手忙脚乱。但他们既没有灰心也没有嫌弃,第一步是先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王艳丽带领大家先给他们洗澡、理发、刮胡子、剪指甲,病人没有衣服穿,王艳丽在所有医护人员中发出倡议,大家把家里四季换用的衣服都拿来了。

    对精神病人的最好的照料是给他们关爱。在这里,爱心演绎出人间最真挚的感情。

    今年31岁的于女士,8岁失去了母亲,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甚至从来就没有梳过头,常一会哭一会笑,还经常砸坏别人的东西,谁的话都不听。时间久了家里人都嫌弃她。刚来到托养中心的时候,因为心里有恐惧症晚上睡觉不敢上床,王艳丽就坐在她床边疏导她。只要醒来看不到王艳丽,她就哭,就这样,一连好几个晚上,王艳丽整夜整夜的陪伴在她的床边。王艳丽还从家里拿来自己的衣服送给她,教会了她洗衣服;利用给她梳头的机会和她拉家常。就这样,天长日久,王艳丽的话就像“圣旨”,说什么听什么,指使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如今精神基本正常了。

    开发区平林院村的老李,今年68岁了,吃饭不知饥饱,还经常偷吃垃圾。有一次半夜拉肚子,从宿舍到厕所的走廊全弄脏了,王艳丽不怕累不怕脏,一遍遍的清洗干净。

    王艳丽对残疾人的爱体现在点点滴滴,从家里拿来水果点心等零食的时候,她和大家一起分享;那些重病号几点该吃药,她都了如指掌,并按时提醒;对于一日三餐,王艳丽考虑得十分周到,按时给他们改善生活。在她和大家的关爱下,八成以上的病人病情基本稳定。

专业化护理引出新课题

    护理精神残疾人,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对待不平常的人,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专业化护理。这对王艳丽他们来说,是个新课题,更是个新挑战。

    为此,她安排护士们轮流外出进行专业培训。王艳丽自己更是经常钻研这方面的业务。她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结合实践,提出了“个性化护理”的理论。比如,她按照不同病人的心理,可以对每个采取不同语调说话。

    有一个姓曹残疾人,好唱好跳,一听音乐就兴奋,王艳丽因势利导,找了两个能歌善舞的护士,又发动喜欢音乐的病人,成立起了秧歌队,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自娱自乐。为了培养残疾人的自理能力,王艳丽利用院子的菜园地,建起了“开心农场”,经常组织他们种菜、除草、捉虫。通过活动,大家找到了快乐,很多人都能自己洗澡、洗衣服,而且还学会了帮助别人。

    王艳丽认为,护理这些特殊人群,不仅要减轻他们的躯体症状,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李大姐”经常在院子里脱光衣服,没有羞耻感,王艳丽就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和她说“悄悄话”,很快就引导她改掉了坏习惯;小段身高体重,经常打人,就连她父亲也不敢去她屋里。来到托养中心一个月后,她父亲前来探望她,她不仅没有暴力,而且礼貌地叫父亲坐坐,他父亲激动得跑到院长办公室感谢。当王艳丽夸她漂亮的时候,她还幽默地说:“俺自来就不丑啊!”

    按照“个性化护理”的理论,王艳丽从心理学的角度,命名了每一个宿舍的房间名:爱心组、诚信组、先进组、友爱组、希望租……走进病人的生活区,墙壁上到处是充满浓浓关爱的警示语:“请不要怪罪他们……”、“请不要催促他们……”、“当他们想不起来,或者接不上话的时候……”、“请你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走……”

    如今,王艳丽他们研究的“个性化护理”的理论,不仅在许多专业报刊上发表,而且他们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青岛市残联等领导多次来调研、其它县市很多单位前来学习。很多病人的家属前来表示感谢,有的还写来了感谢信,他们用“感谢政府、感谢好心人”这些朴实的话语表达对王艳丽他们的由衷敬意。

    王艳丽深知,前面的路还很远很远,她和她的同事们一道,将用深情的爱为这些特殊人撑起这片明亮的天空。(吕树明 王宏伟)

刘亮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