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谋求发展惠及民生 奏出时代奋进强音

2021-01-12 16:07:0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高瑞嵩 青岛报道



  业有所成,居有所安,身有所依,心有所乐,这正是青岛市李沧区全力建设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追求所致,而且随着发展的不断前行,李沧区始终坚守创新动力、为民初心,着力探索新旧动能转换崭新路径,奋力构建民生福祉殷实保障,“十三五”期间,在教育、就业、医疗、城区环境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进一步为辖区奋进与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居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了不竭动力。

  教育优先发展 打牢基石强硬件

  发展奋勇前行,教育优先保障。“十三五”期间,李沧区针对教育板块,下大力气进行实质性改革,实现了教育体量、质量双赢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区新建成启用学校和幼儿园27所,新增学位2.2万个,新增建筑面积36.1万平方米。同时,李沧区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达百亿元的30所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将新增建筑面积近88万平方米,还将新增学位2.7万个。截至2020年底,李沧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总数的比例较“十三五”初期增长10个百分点,达90.3%。

  与此同时,李沧区十分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对学生和家长的迫切需求,提出了“校校有食堂”的建设理念,下大力气为全区各个学校配建高质量学校食堂,目前全区48所公办中小学全部实现校校有食堂的目标,为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合理营养饮食创造了优质平台,同时也为家长们解决了诸多后顾之忧。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而育人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教育开展的有效性。在教育质量提升方面,2018年,李沧区教育系统提出了以“多彩教育”为基础,以“品质课堂”为核心,以“爱校如家”为遵循,以“人民满意”为目标的发展思路。日常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打造有质量、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堂为目标,号召全体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淬炼有品质、高效率的课堂。

  为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李沧区通过多种方式为教师搭建的能力提升的平台,比如,在全区建立市级名校长工作室6个,校级及以上名师工作室205个;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拓展教师视野;开展“寻标对标”工作,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等近八十所知名学校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切实让教师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在实践中有所成就。

  2020年,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正式启用,成为全市第一所涵盖小初高三学段的公办学校。4所学校入选青岛市义务教育学段实验学校,承担全市教育改革试验任务。中考成绩连续两年大幅提升,提升幅度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20年普高升学率进入全市第一梯队。

  守住民生底线 就业创业搭平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李沧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连续9年把扶持就业列入政府实事,构建“跟进式”就业帮扶体系,创新搭建“人社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就业服务向更加智能主动、全程追溯方向发展。2016年以来,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次,较“十二五”增长107%;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万人次,2700名有就业意向的分流职工全部实现再就业,在全市就业创业考核中连续5年获得优秀等次。

  李沧区把搭建创业孵化载体作为推动全民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关键,实施创业灯塔工程,先后建成创业孵化基地6家、面积6万平米,构建起运营管理市场化、公共服务精细化、跟踪服务全程化的创业孵化体系。每年组织100余家创业效果佳、带动就业强的优秀企业宣传推广经验,最大限度发挥示范作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业融资帮扶力度,“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创业扶持资金2.2亿元,扶持15953人创业。

  通过实施人才培养系统工程,李沧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9万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出台新旧动能转换技能人才支撑计划,成立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与区内17家职业培训机构、4所驻区高校签约合作,有效推进资源整合、校企结合、工作联合,2016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技能培训7.4万人次。

  此外,还建立了“一诉全查”和“双向联动维权”机制,设立“农民工速裁庭”和“工会派出庭”,劳动维权效率提速50%。2016年以来,累计受理投诉举报案件2690件,为3881名劳动者追偿工资、经济补偿等各类劳动报酬1763万元;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619件,帮助劳动者追回案款5480万元。

  另外,李沧区注重发挥青年力量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落实“青鸟计划”人才招聘会;创新搭建青年工作服务平台、青年驿站、青年议事厅等平台,全面激发青年人选择李沧、创业李沧、扎根李沧的意愿,共同为区域发展引来了新鲜血液,积聚了磅礴力量。

  把牢健康大门 医疗服务再提升

  人民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为将守护居民健康的医疗网络编织的更加精细化,李沧区建成覆盖11个街道的6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全国百强社区服务中心1家,全国优质社区服务中心3家。为打通保障居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李沧区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目前6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与市立医院、海慈医院、青岛八医、青岛三医等市级医院建设医联体,建成14家“互联网远程会诊中心”。组建165支“3+X+1”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服务22万人。

  近年来,青岛市李沧区在全面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前提下,因势而动,积极探索,依据人们心理层面的迫切需求,扎实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城市治理、帮扶救助、和谐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实际作用,收获了良好效果。如今,李沧区已在100处街道社区、55所大中小院校、25所医疗机构设置了心理健康门诊,搭建起基层、行业、专业三大平台,运用科学化、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正面引导、心理疏导、危机干预三项机制,为区域内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全覆盖式的心理健康服务。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凸显,养老话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所在。为完善优质均等养老服务,李沧鼓励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38家,养老床位达到4957张,户籍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55张。建立街道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1个,为193户困难老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创新实施“中心厨房+为老助餐点”新模式,打造为老助餐点63处。

  打造花园城区 生态环境更宜居

  生态环境是居民惬意生活的关键因素。2016年以来,李沧区加大各类绿地建设力度,开展东部山林植树增绿、老虎山公园整治等山体修复项目11个,山体绿化面积近300公顷;新建改建十梅庵路、富锦路等口袋公园38处,新增市民活动空间近20万平方米;建设完成上王埠中心绿地(一、二期)等3处大型城市中心绿地;实施太原路,长治路等40余条城区主次干道及区域的裸露土地整治,整治提升面积达125.2万平方米。“十三五”期间,李沧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6平方米,比“十二五”期间提升4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前列,花园式中心城区名副其实。

  以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为目标。李沧区在符合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及河道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基于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楼山河开展整治工程,在整治过程中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充分采用雨洪集蓄利用,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恢复了楼山后河作为城市水系在城市防洪、排水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海绵”功能,实现了“蓝天白云映水中,绿植覆盖好风景,荷叶随风扰花蕊,水鸟栖息无惊恐”的美丽风景。

  除此之外,包括李沧文化公园海绵工程改造、象耳山公园改造、烟墩山公园改造等,都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观光的好去处,不仅美化了城区风景,而且实现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维打造,为广大居民呈现了“李沧之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