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打通乡村振兴“大动脉”

2022-06-15 16:2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姿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姿岑 通讯员 李国华 马艺轩 青岛报道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交通运输局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高农村交通通达深度和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通”向“好”,从城区到乡村,从主干道到田间小路,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串点成链,带火了乡村旅游、带旺了乡村人气。

  铁山街道“樱桃之乡”杨家山里就是新区“四好农村路”串起乡村振兴“大动脉”的生动案例。眼下,沿着国道G341黄海线走进杨家山里片区,只见绿树成荫,风景如画,借助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游客们涌进墨禅庵、东南崖、墩上等村庄,体验原山原水的秀美风光,品尝鲜甜可口樱红盛宴。

  扮靓连村路 带火采摘游

  为做大“以果为媒、以樱会友”大文章,近年来铁山街道在区交通运输局的帮扶支持下,着力改善村庄道路状况,持续推进农村通户道路硬化,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以樱桃为代表的优势产业持续迸发活力,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

  杨家山里上沟、墩上、黄泥巷、东南崖四个村位于国道黄海线以南,一字排开,是樱桃的主产区。因地势起伏落差大,村内街巷狭窄,道路建设难度大。近年来,区交通运输局以国道为依托,投资硬化建设覆盖四个村的村北和村南环山道路5300余米,宽度都在5米以上;局部增设1.5米宽人行道、排水沟和防护挡墙,并改造提升了沿线桥涵3座;在四个村硬化大街小巷67条,铺装面积约1.7万平方米。

  为全面建立红馆生态、旅游产业一体化公路,在国道黄海线以北,区交通运输局硬化建设了大下庄沿河道路800米及后石沟村后连村路350米,宽度都在5米以上。前石沟至后石沟的郑张路提档升级后,6800米长的绕山路上不时可见村落、山林、水面、湿地、梯田等风光,乡野气息浓郁。铁山的原山原水原生态,以更丰盈的姿态、更令人难忘的记忆展现在游客眼前。

  宽敞平整的乡村公路,不仅给山里村民创造了更便捷的生活,也给杨家山里产业发展开辟了通途——很多村民利用便捷的交通售卖农产品、发展农家乐,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串起环乡路 一村一景区

  在黄泥巷村村口,一条新建的山里公路牵手杨家山里片区7个村庄与邻近的后石沟村,建立起乡村振兴“朋友圈”,打造产业发展综合体。绕村而建的公路,不仅大大缓解了旅游旺季山里片区的交通压力,也让片区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遵循“景区化建设、文旅化融合、产业化联动”的思路,近年来,铁山街道潜心探索“公路+”模式,实施融合发展样板工程,丰富农村公路服务功能。据悉,铁山街道陆续投入资金3亿元,启动基础设施配套、环境综合体提升和文化旅游上档三项工程,增强游客的出行体验。

  铁山街道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一体规划,实现各特色旅游区域、各精品乡旅产品互联互通、便捷可达。以上沟、墩上、黄泥巷三个村为核心区,打造“原山原水原生态、原汁原味原生活”的文旅基地;以东南崖村为核心区,建设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以大下庄村旅游产业及后石沟村为核心区,建设乡村影视基地。按照景区理念建设片区,由“美丽村庄”迈向更高起点的“景区村庄”,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推进区域业态、设施、管理、服务全面升级,培育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实现田园景区化、景村一体化、旅游全域化。

  近年来,铁山街道乡村旅游产值蒸蒸日上。2021年,铁山街道接待游客5万人次,创收50多万元。由该街道精心培育塑造的“杨家山里樱桃采摘节”品牌,今年开幕第一天就迎来1.6万游客,便捷的交通让更多人选择和认可杨家山里,乡村旅游掀“热潮”。

  建立路长制 闯出振兴路

  农村公路富了农民、美了乡村,日常的管理养护也得跟上。公路三分建、七分养,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保障公路完好、安全、畅通,铁山街道不断推进完善二级“路长制”建设。

  其中,街道一级路长每周巡路两次以上,并承担乡村道路沿线征迁、道路养护、应急处置协调工作,组织开展公路路城环境整治,依法维护好路产路权;村一级路长负责每天在一线巡查路面保洁程度、路况是否良好等工作。街道、村两级路长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对公路瑕疵早发现、早维护,对交通乱象常梳理、常整治,共同落实乡村公路管护任务。

  “路长制”的实施,调动了镇街和村养路、管路、护路的积极性,打造了“畅安舒美”农村公路长效机制。目前,铁山街道全域拥有公路60余条、里程达156公里,建有管涵桥、漫水桥等桥梁30余座。今年,区交通运输局计划帮扶支持铁山街道修建农村公路23.5公里,改造危桥3座,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持续动力和有力支撑。

  路通人和业兴。蜿蜒于大美铁山绿水青山间的乡村公路,串起的是沿途的如画风光,通达的是农民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景,不仅让群众出行变得更加便利,也盘活了山里的各类资源。

初审编辑:孟虎

责任编辑:丁一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