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花木兰":爬烟囱进滩涂 奋战监测最前线

2018-03-07 09:03:00 来源: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王媛

  

  “花木兰”团队获得的巾帼文明岗荣誉。

  

  记者跟随体验气体监测过程。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2013年,河套、红岛被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一下子增加了很多,环境监管工作随之调整,为了更好地完成辖区内的环境监测工作,高新区环保分局开始筹建环境监测站,2016年正式筹建完成并取得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目前,该站共有7名监测人员,其中4名专业监测分析人员是“娘子军”,她们在恶劣的采样环境中艰难前行,在严谨的监测实验室里忠于职守,奔走在环保最基层,奋战在监测最前线,像钢铁战士一样捍卫着高新区的一片碧水蓝天,人们称她们为环境监测一线的“花木兰”。

  >>李慧中

  30年环保监测“一姐”

  李慧中是高新区环保分局的高级工程师,不过比起“李工”这个称呼来,大家更喜欢喊她“李姐”。自1989年走上环保岗位,她有着近30年的环境监测经验,是环保系统里公认的“一姐”,如今的高新区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也是她一手筹建起来的。李慧中是“花木兰”团队中最年长的大姐,却仍冲锋在环境监测的最前线。

  “环境监测工作有两个现场,一个是现场采样,一个是实验室分析,我们的现场采样,往往环境十分恶劣。”李慧中回忆,2015年的冬天,按照省里的指定地点,她带领“花木兰”团队到垃圾填埋场附近采集近30个土壤样品,用于场地污染调查。

  “那个地方全是荒地、滩涂,根本没有路,又刚下过雨,我们所有的采样工具和仪器设备必须开车拉进去,车陷泥里了,用手挖,车刚推上来,人又陷进去了,再挖人,人拉上来了,鞋还在泥里。”李慧中回忆说,由于地表没有建筑物,采样点位要靠仪器来定位,当天,她们在找点、挖车、推车、挖人、取样的循环状态下连续工作了7个多小时,直到30个样品全部采集到位。

  >>苏艳

  人高马大冲在采样一线

  2015年,人高马大的苏艳成为“花木兰”团队里新的一员,戏剧化的是,整个高新区企业锅炉监测都要由她来参与,这对有“恐高症”的她来说堪称“折磨”。苏艳说,高新区的锅炉监测平台,矮的有6、7米,最高的30多米,而一年当中冬季最冷的时候也是锅炉监测最繁忙的时候。

  “室外烟囱又高又冷,室内烟囱的辐射温度能到30℃~40℃。”苏艳告诉记者,烟囱的阶梯大多是镂空的,“透过阶梯看到地面,耳边是呼呼的风声,感觉心脏都要从嗓子眼里吐出来了,腿是软的,手心里全是汗。”为了获得精准的监测数据,在高高的监测平台,一站就是1个多小时。

  环境监测人员并不是空手爬烟囱的,他们要带着采样枪、采样泵、采样仪等各种监测设备,至少3个监测箱,加起来足有50斤,所以每次进行锅炉监测至少要3个监测人员相互配合完成。两年的时间,爬了100多次烟囱,苏艳从没想过放弃,不断挑战自我,“这是一场我和恐高症的对战,很显然我赢了,现在拿着设备爬都没问题了。”

  >>刘霞

  海大“学霸”比武大赛夺魁

  1985年出生的刘霞是“花木兰”团队里的“学霸”,自中国海洋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刘霞就职于烟台海洋水产研究所,2014年来到高新区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在青岛市第十四届职业技能大赛环境监测赛区竞赛暨第三届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中一举夺魁。

  说起这次比武大赛,刘霞告诉记者,其实比赛项目并不是她的强项。“比的是锅炉废气中的污染物监测。”刘霞的工作以水样监测居多,比如,监测企业排放废水中汞、砷、硒等重金属、总氮、总磷、硝酸盐、亚硝酸盐、微生物等。一向好学的刘霞开启了“学霸”模式,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刻苦钻研大气监测理论,周六周日扎进实验室练习操作。

  智力题难不倒“学霸”,可体力题就不一定了。实验中有一个环节,开钢气瓶,这对一个瘦小的妹子来说的确是个大难题。“我劲儿太小,很担心竞赛时拧不开钢气瓶,就天天拿着扳手练,增强臂力。”最终,刘霞夺得了比武大赛的第一名。

  >>张延一

  身怀六甲坚守实验室

  还有两个月,张延一的宝宝就要出生了,为了照顾她的身体,监测站不再安排她一线采样任务,但她依然坚守实验室。2017年12月份,为了检测高新区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能力,市环保局进行了盲样考核,张延一负责的项目是石油类项目的检出。

  “这个监测项属于检毒类,石油类毒性比氨氮大得多,同事们都劝我不要进实验室。”张延一告诉记者,她当时已经怀孕4个月了,作为该项目的第一承担人,她考虑再三,不能因为自己影响团队,毅然坚持把这项有毒的监测实验做完,而这项实验持续时间长达4天。

  高新区所有的地表水、企业废水、污水处理厂排水都是张延一的日常监测对象,要精准地检测氨氮、六价铬、氯化物、粪大肠菌群等指标量,预处理环节至关重要,“预处理不好将直接干扰后续的一系列实验数据。”擅长钻研的张延一自2016年上岗以后,用3个月的时间,自己摸索出了一套更为精准的预处理方式,对国标中的实验方式进行了优化升级。

  >>记者手记 一脸烟灰的姑娘 你比蓝天更美

  爬烟囱查废气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记者跟随“花木兰”团队体验了一把。高新区热电的锅炉烟囱并不是很高,10米左右,记者注意到,每一阶的宽度不足10厘米,每踩一阶,脚的大部分是悬空的。所谓的阶梯,实际是金属片,阶梯之间是镂空的,两侧的扶手不过是两根钢筋,要避免脚下踩空,不得不低头看,可一低头看,扑面而来的就是距离地面越来越高的恐惧。

  苏艳、刘霞、李慧中三人手里各拎着沉重的监测箱,爬上烟囱找到排气口,人高马大的苏艳将近2米长的采样枪从排气口里插进去,一手用布堵住排气口,一手举着采样枪,就这么高高举着,1个小时!刘霞负责调试仪器,采样枪获取的废气信息会传递到仪器上,李慧中负责记录。这是最矮的烟囱,还有20多米、30米高的烟囱,身悬半空,仅是想象,就足以令人倒吸凉气。

  1个小时后,采样结束,就在苏艳将采样枪从排气口抽出的一瞬间,憋久了的废气一下子喷薄而出,毫无防备地打到了她的脸上。手中的采样枪还没完全抽出,一直保持托举状态的苏艳根本无法躲避,只能眯眼强忍,面部表情痛苦而吃力。好不容易把采样枪取下,再看她的脸上,已经布满了黑黑的烟灰。

  见记者拍照,苏艳笑着遮脸,“哎呀,都是烟灰,太脏了,不好看。”姑娘啊,你知道吗?此时的你,再美不过,甚至,比那头上的蓝天更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