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暖新闻

肢体残疾者杨萍成功创业 坐在轮椅上为阿玛尼打版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刘笑笑   2017-05-10 08:39:00

关键词: 杨萍;1986年;肢体残疾;孩子;阿玛尼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署名除外)

  杨萍,55岁,是一名患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2002年,丈夫突然出车祸双腿粉碎性骨折,给家庭带来致命打击。身背40多万元债务,杨萍艰难创业,凭着扎实的裁缝功底,她成了一名行业内高度认可的服装打版师,为国内外40多家服装品牌制作样衣。杨萍还不忘帮扶其他残疾人,除了自己的公司聘用了10名残疾人外,她还积极为山东10多家福利工厂联系订单,间接带动1000多名残疾人就业。杨萍还有一个更特殊的身份,她是39名智障残疾人的妈妈。她在青岛率先成立了首家具有公益性、庇护性、非营利性等特点的社会服务机构——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帮助智力残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

  

  杨萍经常带智障孩子们去菜市场买菜,教他们如何计算花销。(同沐阳光供图)

  身有残疾却处处要强

  杨萍的公司青岛同人和工贸有限公司位于宣化路78号,这里也是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所在地。5月8日,记者来到中心时,几十名身穿橙色工装的男女青年正分坐在三张大桌子前,有的在穿吊牌,有的在分类衣服,有的在绣十字绣。第一眼印象,记者很难把他们与智力残疾人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39名智力残疾人,他们的平均智力只能达到正常人的5岁水平,而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已有42岁。

  不管年龄多大,这些人都是杨萍眼中的“孩子”。“他们之前都是‘锁在家里的孩子’,生活都无法自理,必须有一名家长长期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对家庭产生严重负担,很多家庭都处于贫困状态。所以,必须让他们从家庭里走出来,融入社会。”这是杨萍成立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初衷,“我就是一名残疾人,所以我能最大程度地理解残疾人的心理,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

  坐在轮椅上的杨萍,面带微笑,说话爽朗。杨萍6个月大的时候患上小儿麻痹症,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父母什么也不舍得让她去干,但杨萍却特别要强,处处想做到最好。如今,杨萍为自己总结道:“这是残疾人严重的自尊心作祟,就怕别人看不起,怕成为别人的累赘。”

  人生的第一个坎发生在1981年,杨萍19岁那年。当年1760名高中毕业生只有前106名才有资格考大学,预考时她考了第三名。但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即使考上也未必能录取,学校和父母商量后,将她的名额转给了别人。杨萍整整哭了一周,家人为了尽快帮她走出阴霾,在当时的国棉一厂为她找了份临时工的工作。正是这份工作,让她对服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经常帮厂里的老裁缝打下手,跟着老师傅学习请教。后来,她还在青岛纺织系统举行的服装设计大赛中,用其他科班出身的参赛人员拣剩下的布料做了五套衣服,拿下三个一等奖。

  她打版的样衣一遍就过

  1986年,杨萍结婚,丈夫忠厚善良,对她照顾有加。杨萍自己开了一个小作坊,为熟人做衣服。2002年,丈夫突然遭遇车祸,双腿粉碎性骨折,当时他们家中的存款仅有1万元,而丈夫一场手术就花掉4万元,再加上后期治疗,整整花费40万元。面对巨额债务,要强的杨萍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

  为了接到更多订单,她挨个给外贸公司打电话。起初处处碰壁,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把设计图纸交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非科班出身的人打版。杨萍不死心,又主动上门推销自己。终于,一家公司的部门负责人被她打动,同意把图纸交给她试试。接到活后,杨萍回家通宵未睡,连夜赶制,第二天就把样衣交到了对方手中。对方不仅吃惊于她的速度,更是对样衣的剪裁很满意,就这样杨萍拿下了第一家外贸公司,之后这家外贸公司又为她介绍了很多客户,打版的样衣一遍就过,杨萍的“杨一过”名声在行业内渐起。如今,杨萍为阿玛尼、ZARA、H&M以及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美国等国的40多个品牌服装打版。

  正是经历了自己就业的艰难,杨萍当时就发誓,将来有了条件,一定要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帮助。于是,她招聘残疾人到她创办的公司上班,手把手教他们裁剪,现在他们28人的工作团队中,有10名残疾人。同时,在为外贸公司打版的时候,她尽可能为有残疾人的福利企业争取订单,如今她已帮扶12名残疾人当上了“小老板”,帮助省内18家福利企业服装加工厂拓展了业务领域,提高了销售总量,辐射带动1000多名残疾人次实现就业。

  丈夫出院后,也坐上了轮椅,生活无法自理。由于无法照顾,杨萍无奈让丈夫住了8年的养老院。杨萍深知家有残疾人的不易,想要帮助他们,就要教给这些残疾人生活技能劳动技能,这样家人也可以腾出时间来去找工作。2014年,杨萍在青岛率先成立了首家具有公益性、庇护性、非营利性等特点的社会服务机构——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目前共安置了39名就业年龄段的智力残疾人,政府为他们发工资、交五险。

  从接水、擦地开始教残疾人

  中心刚成立的头几个月,杨萍的公司根本没法正常运转。这些“孩子”被送来后满屋子乱跑,没有一个人能安静地坐下来。杨萍整天提心吊胆,生怕上班时哪个没看住,发生意外。

  为了让这些“孩子”坐下来,杨萍想了一个办法。她发现他们平时就被关在家里,很少出门,因此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于是,杨萍就提出奖励措施,只要能安静地坐一天,第二天就带他们出去玩。就这样,他们从坐一天出去玩一天,到坐两天出去玩一天,慢慢到能坚持坐四五天了。一直到半年后,这群“孩子”才适应了正常的上下班。

  成功坐下来只是第一步,辅助性就业中心的目的是教给这些智力残疾人生活和劳动技能。这些人中,很多人连自己系鞋带都不会,更不用说劳动技能了。杨萍就让他们从接一杯水、擦桌子、拖地开始学起。有的人接水的时候把手烫了,有的人拖地把满屋弄得到处是水。一开始很多家长不乐意了,埋怨杨萍太狠心。每月一期的家长会上,杨萍说了一句话让所有家长哑口无言:“现在你们能照顾得了他们,等你老了,不能动了,谁给他们倒水,谁给他们系鞋带?那个时候,他们怎么生存?”

  后来,中心里一名孩子的父亲生病住院,孩子主动给父亲倒了杯水,让父亲痛哭流涕。他给杨萍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说没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也能得到孩子的照顾。

  

  杨萍在教智障孩子穿吊牌。

  他们把杨萍当成了妈妈

  最初,这些残疾人来中心上班,都是家长接送。杨萍又提出了一个“狠心”的办法,让他们自己来上班。杨萍知道这样做太冒险,所以她要求家长先偷偷在后面“跟踪”,等到发现孩子能独立乘坐公交车到达中心的时候,再彻底放手。不过,为确保安全,每次出门的时候,家长要给中心的老师报告出发时间。下班学员回家后,也要给老师发微信定位,确保安全到家。如今,除了极个别人,大多数人都可以独立上下班。

  杨萍说,自己小时候因为行动不便,很少去公园。所以,她就尽量创造条件,带这些“小蜗牛”出去玩,让他们敢于跟别人交流。长期耐心陪伴,这些“小蜗牛”也早把杨萍当成了妈妈一般的亲人,遇到不开心的事也会跟杨萍说。去年杨萍不小心摔断了腿,天天躺在床上。让她感动的是,这些孩子们都十分担心,过一会儿就会去房间看看她,问她想不想喝水、要不要上厕所。“还有的孩子会送来吃的,让我使劲吃,他们觉得吃得多就好得快。他们非常单纯善良,从来不会撒谎,对谁好也是发自内心的。”杨萍说起她的这些孩子,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笑容。即使他们给她闯了祸,杨萍也生不起气来。“就在前几天,这帮熊孩子给我把2000多块钱一件的夹克样品剪了好几个洞,还剪破了30多条裤子,让我好一顿跟客户赔礼道歉。”杨萍说着说着就大笑起来,“没办法,他们就是四五岁的孩子,哪有不调皮捣蛋的。”

  减少工作陪伴“孩子”

  在与这些智障孩子的接触中,杨萍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思维定式。长期习惯从中心下班回家,如果出去参加活动,即使离家再近,也要回中心,再从中心回家,否则就不知如何回家。“后来出去学习,美国的一名教授告诉我,不能让这些孩子形成一个固定模式,这样对他们不好。”杨萍意识到,他们对新的教育理念非常欠缺。于是杨萍扔下工作,带着老师经常外出学习考察,把先进的理念带回来,用于实际工作。

  在杨萍的合作伙伴眼中,她成了“不务正业”的人。以前一个月能制作300多件样衣,如今已经减少到100多件。每制作一件样衣,就能为企业带来几千上万件订单,杨萍的打版跟不上,就导致合作的外贸公司订单减少。采访期间,又有企业负责人给杨萍打电话,请求她抽出时间帮忙打版。

  杨萍说,她现在不为钱,就想把这批孩子带出来,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同时把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做成一个成熟的模板,全市全省全国都能复制,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帮助困难残疾人家庭脱贫。现在,杨萍对这些孩子们的未来有了信心。如今,这些孩子们已经能熟练地从事服装加工的一些辅助性工序,比如剪线头、叠衣服、穿吊牌、分类,还有的会绣十字绣等稍微复杂的工作。

  今年,杨萍还邀请到了支教岛的老师,每周二至周五来给这些智障群体上课,教他们声乐、泥塑、数数、朗诵等。为了尽快让这些人融入社会,杨萍最近又想了一个办法。她跟市南区一家爱心企业合作,对方提供免费的旅馆场地,他们将每周选取几天让孩子们脱离父母去生活,帮助孩子们尽快自食其力。现在有爱心企业想对他们进行捐款捐物,都会被杨萍建议认购这些孩子的劳动成果,“要让他们知道不能随便伸手要,而是要用双手去劳动,获得别人的尊重。”杨萍说,他们教孩子们做了很多围兜、轮椅搭毯等简单的东西,企业认购后,他们会把这些东西再送到养老院,实现一份捐助两份公益。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