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通信风雨兼程70年 砥砺前行铸造新联通

2019-09-30 16:43:00 来源:  作者: 刘秋怡

  大众网·海报新闻9月30日讯记者 刘秋怡 见习记者 李瑶 通讯员 屈郁颖)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高达86%,把其他国家都远远抛在身后。从1G落后到5G赶超,中国人在移动互联网的征程上一骑绝尘,这其中,除了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与飞奔,也从根本上反映着中国通信行业快速发展的历程。通信业的飞跃式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通信人(邮电人)的默默耕耘。让我们随着青岛联通的“前世今生”的变迁,看一看青岛邮电70年的沧桑巨变。

鸿雁传书的年代

  “十柄铁锨”,奠基新中国岛城新邮电

  从1893年胶澳电报房开设,开启了青岛近代通信艰难历程,至今已经整整过去了126年。解放前的青岛邮电行业,同青岛的城市命运一样,长期被德日政府把持,解放时仅有电报电路17条,长途电路历经抗战和内战,时通时断且只能达到即墨、城阳,市话容量仅有8800门。

  1949年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青岛。同一天,旧青岛的邮电设施也回到了人民手中,青岛邮电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回顾历史,邮电通信的存续来之不易,早在20年代,青岛邮电局就建立了革命党团组织,广大邮电职工在革命先驱的带领下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1949年青岛解放前,原北平地下党员段玉珩到青岛电信局工作后,联络一批进步青年成立“读书会”,开展了护局斗争。年底,数支革命力量汇集一起,秘密成立了10人护局核心小组,他们借反对国民党抓兵为名,以铁锨为武器在局内轮流值班站岗,监视国民党的破坏行动。就这样,十位地下工作者,十柄铁锨,将青岛的邮政电信设备守到了1949年6月2日。在接收邮政电信部门后,当天就恢复开通了市区9050门自动电话,胜利的消息传遍四面八方,第二天即与解放区通邮,3天收寄信函3496件;电报及长途电话3、4两日相继与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开通业务。

  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青岛邮电局在资金短缺、设备陈旧的困难下发动干部职工艰苦奋斗,修旧利废,挖潜革新,50年代就有2项技术革新和先进操作法在全国推广。上世纪50、60年代,当时人们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是邮政寄递和电报,发报、转报也实现了自动化,1985年业务量最高峰达到1009万份,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电话业务迅速崛起逐步替代了电报,电报渐渐淡出历史,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大哥大号码拍卖现场

  从3位到8位,电话号码量级迭变

  最初始于1899年的青岛固定电话,初装用户仅有26户、电话号码3位数,是达官显贵才可拥有的奢侈品。随着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脚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迅猛发展,飞入寻常百姓家。

  建国初期,随着电话用户的增加,青岛的电话号码由三位数升至五位数,改革开放为通信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岛城邮电事业进入了超高速发展阶段。1978-1982年的5年间,当时的青岛邮电局开通了纵横制交换机10.6万门,跟踪世界先进技术,1986年开通了当时国际先进的程控交换机,同年,电话号码由五位升为六位,1993年又由六位升为七位,1995年建成了青岛本地通信网。1995年青岛本机电话交换机容量突破100万门,与1978年的1万门相比较,100倍的增长只用了不到20年。

  1999年10月28日,青岛电信公司本地网用户突破100万,青岛成为我国北方地市级城市中首个实现本地网电话用户过百万的城市,城市家庭的电话普及率达75%。到了2002年,电话用户就迅速攀升至200万,2005年5月,青岛市电话号码从七位升至八位。

  “打心眼里讲,我觉得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得这么快过。”曾在东区局任电话局长的退休老干部孙佑江在面对记者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感慨。当时的东区电话局,年收入过3亿元,是全山东省最大的电话局,在这里,技术人员想方设法提升网络和设备运行效率,为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做支撑,主干电缆完好率100%,配线配号准确率98%,当年配合的青岛第一条快速路——东西快速路而迁移的22条电缆和5万对电缆割接无一差错,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加班加点的拼命态度,凝缩了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

 

1994年数据通信演示厅开门纳客

  1G到5G,移动通信从落后到引领

  1992年,青岛市邮电局开通了900兆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标志着青岛移动通信业务的正式起步,首批发展1200户移动电话有权用户入网运行,实现了青岛市移动电话从无到有。1995年,GSM数字移动电话工程首次在青岛开通,1.6万名市民用上了数字移动电话。

  “还记得当时的大哥大,90年代初,一部大哥大的费用要上万元,而更激动人心的是,当时有一个关于大哥大号码拍卖的事件,经过36轮交战,908888这个号码被一家企业以11万元的高价拍下。”青岛邮电博物馆总监周宁回忆,这成为当时岛城人的“网红事件”,而如今,身价过万的奢侈品“大哥大”,也是不做大哥好多年。

  历史的车轮呼啸而过,除了被时代淘汰的大哥大,从1G到5G,还有两个曾经稍纵即逝却不得不提的重要产品,寻呼机(BP机)和小灵通电话(PHS)。1986年12月,青岛市邮电局建成开通的山东省第一个人工无线寻呼系统投入运行,1996年,126、127台无线寻呼用户数量迅速突破10万户。2003年3月10日,小灵通电话(PHS)正式放号,2005年底,青岛全区小灵通电话用户数量达到96万户,青岛网通建成了山东省最大、客户认可程度颇高的小灵通网络。2014年7月14日,服务了12年的小灵通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数字移动通信的更新迭代令人目不暇接,2008年,原青岛网通与原青岛联通融合重组为如今的青岛联通,之后的10年间,青岛联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紧跟世界通信的先进技术,相继完成2G、3G、4G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迭代,直至2019年的5G商用元年开启。2009年5月17日,第一个3G用户诞生;2014年2月18日,山东联通首个TD-LTE4G基站开通;2018年4月18日,中国联通全网第一个5G电话于在青岛联通的机房打通。

  青岛联通作为发改委2018年批准的山东省内唯一获许开展5G试点的通信运营商开展5G试验网建设,2019年6月6日,青岛成为全国首批的40个5G城市之一。试点期间,青岛联通就依托云计算能力全云化构建5G核心网,已在浮山湾近海海域、市北中央商务区周边、红岛新区、崂山区等区域完成百余个站点的建设开通,实现了在青岛港、海尔、青医附院等行业应用需求的大型企业覆盖,部署开展了红岛平行驾驶、5G智慧体育场、无人机城市立体安防等5G应用试点项目。

  青岛港码头建成了全球首例基于5G自动控制的智慧码头,并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上进行展示;青岛海尔智研院内已首先实现了基于联通5G网络的 AGV无人货物运输以及5G智能安防监控;在巴基斯坦拉合尔举行第4届国际心脏病学会年会上,青岛联通与青岛阜外医院合作提供了基于5G网络的跨国手术直播, 5G首次助力一带一路的建设。2019年9月初,又在青大附院部署5G网络环境,与远在3000公里外的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实验室成功连线,完成国内跨距最大同时也是全球首例基于5G网络环境下的超远程自主原研机器人手术。目前,青岛联通已完成前海一线、重要交通枢纽、热点商圈、会展中心等网络覆盖,市南、市北、崂山、李沧等核心城区热点区域覆盖即将完成,2020年上半年将完成全市核心城区覆盖。

  从1G落后、2G追随、3G突破、4G同步,到如今的5G赶超,从单一的业务到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综合信息服务,70年风雨兼程,每一次变革都代表着联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再一次提升。如今的青岛联通从厚重的历史走出,屹立在新时代的潮头,承担着助力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使命,也肩负着为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自贸区、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重任。

20145月首批4G基站建成

  拨号上网到百兆光纤,筑基网络强国

  1994年互联网问世,同年青岛邮电局就开通了中国计算机互联网和青岛节点,开始提供分组交换、电子信箱、数据交换、传真存储转发、数字数据通信等业务。1997年12月,青岛市电信局多媒体(ATM)正式接入省骨干网,标志着青岛市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高速公路。1999年宽带网扩容启动,短短几年就实现了宽带光纤网络进大楼、进社区。1998年9月,利用宽带IP和覆盖全市光纤网建设的青岛农村经济信息网正式开通,2007年底青岛网通建成农村信息服务站620个,居全省之首,青岛各乡镇信息服务站遍地开花,有力地助推了农村信息化发展。

  2015年,青岛建成了山东联通首个全光网城市,依托高速、泛在的全光网络、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逐步建立起跨产业合作的“互联网+”发展生态圈。目前,青岛联通的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2160G,宽带用户超过180万。从当年滴滴哒哒的拨号上网,到如今的200M光纤宽带和IPTV电视,谁都想不到互联网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如此巨大的改变。

  随着宽带网络建设的日新月异,青岛联通深入落实国家的互联网+战略部署,以数字化经济发展为导向,大力探索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型业务,与青岛市政府在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全面开展战略合作,加快推广“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医疗”、“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物联网等信息化新技术应用,促进城市管理现代化、社会民生智能化,积极助力政府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动力。

20186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通信保障前线指挥部

  央企担当,重大时刻从不缺席

  青岛在国家乃至东亚的特殊地理位置,注定它是一个不一样的通信节点——国家“八纵八横”的骨干节点。1991年山东省首个卫星地球站在青岛建成,1995年中国至韩国的海底光缆正式在青岛登陆,不仅打通了国际电路的出口通道,也打通了中国进入太平洋国际通信网的重要通道。随后,环东南亚海缆(也称EAC海缆)、中美海缆又相继登陆青岛,如今的青岛联通,坐实了北方大型国际海底光缆唯一登陆站这一名片。

  2008年承担北京奥运中重要国际通信任务的就是EAC海缆,又被称为“网通奥运海缆”。2008年奥帆赛期间,当时的青岛网通承担了所有场馆的固定通信保障任务,为近10万名现场观众提供咨询和服务,为全国的电视观众传输带宽达2.5G的无压缩高清视频电视传送,出色地完成了“零故障”的万无一失保障目标。

  2018年6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通信服务保障的重担又一次落在青岛联通人的肩上,上下齐心,匠心凝聚,展开了一场全专业、全场景、全业务应用的决战保障。1300余人的专业保障团队经过200多个日夜的不懈奋战,重要场馆通信保障服务完善到位,网络运行平稳顺畅,新闻中心、央视直播、灯光焰火艺术表演等重量级保障项目完美实施,峰会通信保障服务工作圆满成功。

  2019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70华诞多国海军海上阅兵活动在青岛举行,青岛联通再一次以匠心服务兑现了“万无一失”的承诺,用实力展示联通人的使命担当。

20153月青岛首个完成全光网改造的河头店镇在撤缆

  攻坚扶贫、提速降费惠民生

  青岛联通作为青岛地区电信普遍服务4G行政村覆盖的唯一中标实施企业,承担了青岛市全部41个行政村4G网络覆盖建设。今年9月份,青岛联通顺利通过了项目的现场验收、竣工验收及结算审计工作,标志着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在青岛地区的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至此,青岛农村相继实现了“电话村村通”“宽带村村通”“4G村村全覆盖”,哪怕是在偏远的农村,一样可以做到电灯电话是标配,宽带上网是必备,手机应用随手刷。不仅如此,通信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无缝覆盖,更加助力了智慧农业发展,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网络支撑。

  青岛联通积极推进互联网+应用,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以区(市)分公司为实施主体,强化与市、县、乡镇三级政府对接,加大信息化的应用推广,以互联网+智慧应用助力乡村振兴。胶州市农村改厕智能管控平台、平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农委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农村综治网格平台建设等等为农村信息化应用、数字乡村建设拓展了视野,提供了新方向,加速助力了农村信息化振兴的脚步。

  服务社会民生是从当年的老邮电到今天的青岛联通,一直在为之奋斗的事情。近两年来,工信部提出“提速降费”惠及消费者,青岛联通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在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的同时,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先后取消国内长途漫游费和流量“漫游”费,移动网流量单价降幅超过50%,商务楼宇宽带资费最高降幅达37.5%,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沧桑巨变。回眸青岛70年通信业发展历程,其步伐之大、迭代之快令人惊叹。当一代人的芳华已成回忆,一代人的长征还在继续,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每一个青岛通信人都在奋斗,都在追梦。展望未来,青岛联通将以新基因、新治理、新运营、新动能、新生态“五新”联通为目标,秉承“联通世界,创享美好智慧生活”的企业使命,再创通信行业的辉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