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蓼兰镇徐书辉:逐梦麦香 匠心书写生活芳华

2021-03-06 15:36:5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尚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尚超 见习记者 夏倩 通讯员 陈希国 杨柳一帆 青岛报道

  阳春三月,生机盎然。见到徐书辉,是在蓼兰镇前徐家村他的筋麦香五谷石磨坊。偌大的生产车间里,他正在调试安装新的石磨面粉加工生产流水线,汗水不断流过脸颊。就是这个牛劲执著的农家汉子,去年6月,一下子捧回了山东烹饪协会三个沉甸甸的大奖:生产的石磨馒头荣获“山东名吃”,加工的石磨面粉、面条分别获得“山东好食材”美誉。去年底,作为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受邀嘉宾走进直播间,分享了他的精彩创业故事。

  “民以食为天。祖辈面食文化的传承、田野浓郁麦香的浸润,成为我创业的初衷和梦想,激励着我一路探索前行,经历过无数次的不厌失败,最终成功做出了社会信赖的面食品牌。”说到创业经历,徐书辉侃侃而谈。

  今年51岁的徐书辉,自幼生活在农村,1988年初中毕业后,被招聘到当地的一个执法部门工作。本是人人羡慕的工作,干了四年后,他却辞职回乡开起了面条加工厂。“没办法,祖母留下的一缕麦香始终缠绕着我。那碗面太好吃了!筋道,顺滑,满满的麦香气,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味道。”在就学和工作期间,当时的农村经济贫穷落后,每次回家,祖母总是拿出传统手艺,用省下来的小麦粉给他做一碗手擀面,加上葱蒜酱佐料,却让他吃出了生活的香甜,成为他逐梦人生的注脚和铺垫。

  逐梦路上,坎坷不平。徐书辉不离不弃,与面条打了30年交道。所在的蓼兰镇又是有名的“金粮仓”和全国闻名的小麦、花生之乡,他从小对粮食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切身感受。开始的创业之路充满艰辛,想象虽美好,现实却残酷,看似简单的一碗面,需要克服的是筋·香·滑·粘等一系列问题。

  期间,他曾经到当地的面粉企业上过班,到西部去取经,走过了四大面都,河南洛阳、山西太原、陕西榆林、甘肃兰州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迹,更加让他坚定了对原生态面粉的研发。他反复取经,反复试验,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家产赔光,债台高筑,始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回忆来时路,徐书辉湿了眼眶。尤其是当年刚起步的时候,资金短缺,市场没有前景,徐书辉也曾踟蹰不前。

  几十年来,在妻子的不离不弃和鼓励下,他开始研究古法石磨面条。为攻克面条加工中的难题,徐书辉经常在车间里通宵琢磨研究,为了达到预想中的口感,整夜泡在车间里开发生产设备,被四里八乡称为“面痴”,最终成功破解了石磨面粉中筋香滑粘碜等一系列问题,做出的馒头越嚼越香,包饺子不沾不连不破肚,挂面汤黄面筋。

  “我对小麦感情很深,就像好兄弟一样知根知底。闭上眼,一把小麦拿到手里,掂量一下,我就能说出它的面筋值,上下不差。”而任何品种的挂面,徐书辉打眼一看就能知道生产周期和加工原料构成等。年龄越大,阅历越丰富,祖母的那碗面越被他解读得细致入微。他确定,祖母当年一定使用了发、捶、挤、搓、拉等数道工序,精作而成。

  石磨面条的每道工序都非常讲究,富有仪式感。进行设备研发的时候,他要求自己设计的机器必须可以出色完成各道工序。最见工艺的是拉面环节,速度、力道、条形都要恰到好处,就在这一拉一捋之间,最长的面条能拉到8米长,少的也有7米多。吃一碗面不过是几分钟的事情,做面功夫却极其繁琐。这些年来,徐书辉都是凌晨即起,他的生物钟完全依照着面条的制作周期而设定。在清晨太阳初升时刻,徐书辉把面拉条,八点不到,柔软的面条上架悬挂晾晒,缕缕线面宛若无数的银丝从天垂挂而下,一排排一行行,似乎望不到头,任谁看见了那种阵势嗅到了那种味道,都会升起一种踏实感。从面粉到干面,凝聚了自然阳光、空气和水分的恩赐,还凝聚了一份匠心和人间温情。

  做面条最重要的是麦粉,因为挑剔面筋值,徐书辉只选择高筋面粉。“我们当地微碱性土壤上种植的‘烟农15小麦’,磨出来的面粉润滑、香味浓郁。 ”据介绍,“烟农15小麦”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优质小麦,不但适于制作面包,更适于制作饺子粉、方便面粉。

  “这个品种的小麦,里边都是淡黄色的面筋,几乎没有白面粉。其实平时吃面条,主要就是吃面筋,并不是吃面粉。烟农15号面筋值相当高,但是出粉率很低,所以好吃。”为了从源头上把关,他在本村和周边乡镇建立了1000多亩的烟农15小麦种植基地,每斤高于市场0.3元的价格收购。

  面筋值高,一般的石磨磨不了,徐书辉决定攻克这个难题。他开始做实验,加大石磨压力,却不见成效。“这种小麦像钢豆一样结实,普通石磨肯定拿它没办法。最后我通过机床找到了灵感。经过调节转速,刚好把面粉磨得很细嫩,又可以确保面粉不发热,完整地保留了维生素、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崇尚原生态,全部工艺都采用物理加工,现在,徐书辉的石磨古法挂面得到了认可,这让他深感欣慰。生产的《原色原味原生态,更筋更香更健康》系列生态石磨面系列,热销全国各地,让大家真正感受到“儿时的感觉,妈妈的味道”,产品做到了行业当中佼佼者。

  眼下,徐书辉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书辉”专利,正在研发安装一整套智能化机组,通过八台石磨扩大再生产,并建立了3000亩的优质小麦基地,着力让更多的人吃到石磨面粉。他还开始研发馒头设备,把“蓼兰大馒头”的工艺研究出来,推广出去,建设响当当的乡村品牌。

  半生坚守,逐梦麦香。徐书辉就是靠着这种工匠精神,将古老的石磨碾出了生活的品质,碾出了人生的丰盈和芳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