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玺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高玺玺 青岛报道
反洗钱小知识
自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来,已形成制度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良好的工作体系,成为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的一把利剑。切实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提升防范洗钱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为什么要反洗钱?
洗钱助长走私、毒品、黑社会、贪污贿赂、金融诈骗等严重犯罪,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破坏社会公平竞争,甚至影响国家声誉。因此,我们依法采取大额和可疑资金监测,反洗钱监督检查,反洗钱调查等各项反洗钱措施,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起到遏制其上游犯罪的目的
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是哪个?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国家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资金监测,制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章,监督检查金融机构及特定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调查可疑交易,开展反洗钱国际合作等。
为什么强调金融业反洗钱?
金融业承担着社会资金存储、融通和转移职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容易被反洗钱犯罪分子利用,以看似正常的金融交易作掩护,改变犯罪收益的资金形态或转移犯罪资金。因此,金融业是反洗钱工作的前沿阵地,能够尽早识别和发现犯罪资金,通过追踪犯罪资金的流动,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
金融机构采取哪些反洗钱措施?是否会因此延长业务办理时间?
主要采取客户身份识别、尽职调查、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等反洗钱措施,包括事前预防、事后监测及调查等。监测及调查发生在完成业务之后,不会额外增加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目前的预防手段主要包括核对客户身份证件及填写有关客户信息,与现行的金融业务要求也基本吻合。
反洗钱会不会侵犯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不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重视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的商业秘密,并专门规定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而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要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组织和个人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还规定,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行政调查,司法机关依法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刑事诉讼。
客户到银行办理业务时哪些业务需要出示身份证件?
与客户建立新业务关系时,或金融业务达到规定数额时,金融机构要对客户身份证件进行识别,保证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根据规定留存客户身份信息。因此:个人办理金融业务时,应出具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并填写基本身份信息。如到未开户银行办理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业务且交易金额单笔人民币1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的,应配合出示并复印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个人办理5万元人民币或外币等值1万美元的现金存取业务,应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帮人代办金融业务时,应如何配合履行身份识别义务?
客户代理他人办理金融业务,应出示被代理人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填写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和号码等信息。
在客户关系续存期间,金融机构会持续履行身份识别的义务吗?
是的,金融机构还要持续地关注客户及其日常经营活动及其他金融交易情况,并及时提示客户更新资料信息。
客户变更姓名等身份信息时金融机构是否需要重新识别?
是的,当客户要求变更姓名或名称、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种类、身份证件号码、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信息时,金融机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客户应向金融机构出示相关信息。
除核对身份证件外金融机构还能采取哪些措施识别客户?
金融机构还可采取要求客户补充其他身份资料或身份证明文件,回访客户,实地查访或者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实等措施。如金融机构目前能联网核查居民身份证信息。
客户需要及时更新身份信息吗?
是的,应及时更新身份信息,若未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无合理理由的,金融机构应终止为客户办理业务。
金融机构进行客户信息识别时会将哪些可疑行为上报?
客户拒绝提供有效身份证件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更新客户基本信息,或者金融机构在采取必要措施后,仍怀疑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时。
日照银行青岛分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玺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