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探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2020-07-21 17:23:30 来源: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高瑞嵩 (通讯员 郭祺林) 青岛报道

近年来,李沧区教体局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导向,按照“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教学优质化”的思路,坚持“以多彩教育为基础,以品质课堂为核心,以爱校如家为遵循,以人民满意为目标”,积极回应李沧百姓对教育的新需求、新愿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均衡更高质量发展。

——建立政府优先保障机制,区域定格推进。李沧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工作定位在“三个第一”(即优先发展教育是李沧跨越发展的第一战略,科教人才是李沧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投入是公共财政的第一投入)的高度,建立健全“区级统筹、部门联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责任机制,强化组织统筹,健全制度配套,协调解决好财政经费、学校建设和教师招录等难题。

——健全区级财政经费定期增长机制,为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区委区政府把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畴,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和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的增长,确保教育优先健康发展。结合全区财力情况,对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制定高于市最低标准并逐年增长的政策。同时,为充分合理、规范使用生均经费,我区根据生均经费预算资金来源,进行账务科目归类,规范使用范围,专款专用。

——构筑学校规划和建设协同推进机制,为优质均衡发展配置充足的教育资源。随着李沧城市化步伐加快、外来人口快速增长。面对入学入园压力,区委区政府坚持新建小区和配套学校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以区政府名义出台《李沧区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基本手册》和《李沧区2013-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等指导性文件,为全区中小学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学校规划建设推进协调机制,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调度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区人大、区政协通过专题调研、提案办理、共同协调等方式,解决学校建设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教育、规划、建设以及国有公司等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落实教育设施规划,加快推进学校和幼儿园建设项目。

具体内容:

一是建立教师队伍建设定格协调机制,为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储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区事业单位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编制用于学校。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调研课题,带队赴上海、南京等城市学习经验。实施教师队伍结构动态优化政策。每三年组织教师编制核定,根据生源变化、教师交流等情况进行编制调整。出台在全市力度最大的教育人才引进政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优化。创新开展“寻标对标”知名学校工作,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等119所知名学校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开展区域教师交流制度化建设。以学科需求为导向,侧重新建学校与偏远学校、学科均衡搭配、年龄结构合理,推进教师柔性交流,有效缩小校际间差距。完善教师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教师通过双向选择等方式,在区内不同学校间流动,确保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从改变中小学之间相互了解不足、沟通不畅的问题入手,实施中学和小学干部教师互相交流挂职,促进中小学深度融合。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实施项目化、精准化、菜单式教师培训模式。重点推进全员、骨干、新教师、班主任四个层面,8-10个项目的精准培训。广泛挖掘区域内优良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孵化作用,实施分级分层梯次培训,实现区域内优质资源快速分享。建立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定期评选最美教师、功勋班主任、爱校如家先进个人等,用身边的典型鼓舞身边的教师。对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干出实绩、做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戴“帽子”、奖“银子”、给“面子”,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二是加强三项模式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衡量区域教育教学发展水平的一把最有效的“尺子”。近年来,李沧区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探索形成李沧教育治理体系和改革模式。

——着力推进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赋能学校发展动力。围绕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修订《李沧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和制定《李沧区教学质量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加大教学工作在学校年度考核指标中的比重,推进品质课堂,引导全区上下把主要精力聚焦到抓教学上来。全区中小学校长全部带头进课堂上课、全部带头听课评课,发挥校长在抓教学上的示范作用。同时,强调在抓教学上,“书记校长一样重要,小学初中一样重要,公办民办一样重要,前方后方一样重要”。鼓励、包容教师在不触碰底线的前提下,积极进行教育微改革,大胆探索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发挥教研员对教学的引领作用。制定《李沧区教(科)研员管理办法》,建立教(科)研员动态进出机制,担任教(科)研员工作满两个任期或年满50岁以上要交流到学校。教研员实行“3+2”工作制,每周至少三天沉到学校指导教学。引导一线教师本着问题导向,开展小课题研究。组织力量,定期编写日本和欧美教育参考资料,供一线教师学习使用。

——着力推进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创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李沧区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青岛二中和青岛实验初中分别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其中,作为我市历史上第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公办学校——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将于今年秋季开门办学,学校初中和小学首次面向全区招生。学校以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和特色化的高品质新样态学校为目标,按照“领先一步、追求卓越”要求,致力将“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育人理念贯穿于学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青岛实验初中李沧校区今年年底将实现主体完工,2021年开门办学,学校将与本校实行重大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培训、教育科研、集体备课、学业质量检测与评价“五同步”,将青岛实验初中“快乐教育”的教学理念贯彻其中。

——着力推进学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相融合,与课堂教学、群团活动相结合,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润物无声的方式推进德育工作,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丰富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内涵,以市教育局“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为引领,深化李沧区“多彩教育”,在全区一、二年级普及乒乓球,三年级普及合唱,四年级普及游泳、五年级普及器乐等体育艺术活动,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实现活动课程化、课程品质化,助力学生多维发展,推进区域体育和美育水平整体提升。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和丝路协创中心等平台,创新开展“一校一院士,牵手伴成长”和“丝路精神从娃娃抓起”等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

三是加强教育保障改革创新,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学校安全立体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保驾护航。守牢安全底线,聚焦防溺水、防校园欺凌、人身安全、校舍安全等关键环节,狠抓校园安全工作。推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标准化建设。印发《李沧区教育和体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流程》,落实“突发事件发生后,15分钟内电话报告、40分钟内书面报告”规定,各单位在公安、消防等部门的现场指导下,每学年组织不低于10次的实战化、情景化应急疏散演练。推进教职工安全培训和校园专兼职应急队伍规范化建设。通过参加“第一响应人”和“国家应急救援员”培训班等方式,各学校建立一支不低于8人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推进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常态化建设。深化由教育、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公安、交警、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校园及周边秩序综合治理联动联防机制,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全区连续多年无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探索智慧教育改革新路径,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保障。围绕流程再造,全面梳理教育管理服务中的各项流程,把原本分散管理的工作内容,集中整合到一个信息平台上。搭建数字通云平台(DAP),优化学校办公流程。DAP作为李沧教育云平台重要模块之一,具有公文管理、事务审批、痕绩工作等功能,数据支持同步交互,实现教育办公即时化、便捷化、节约化、畅通化、规范化。文件全部在云平台提交审批,单位负责同志随时随地能在手机上签阅、转发公文,解决文件当面审阅费时费力问题。首创教育系统工作“云留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依托教育云平台,通过李沧教育OA、云备课、云教研、云协作、全学通和班班通的全区云管控系统,把碎片化信息梳理整合成系统化整体性信息,理清工作重点,优化工作效率。

实施成效:

一是教育资源更加优质。2017年以来,全区新建成启用学校和幼儿园19所,新增学位1.3万个,学校和幼儿园建设数量、规模、品质均在全市前列,打造了学校和幼儿园建设“李沧样板”。同时,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达百亿元的35所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将新增建筑面积近88万平米,新增学位2.7万个,进一步缓解入学难和入园难的问题。与青岛二中和青岛实验初中分别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同打造了校地合作的典范。其中,作为我市历史上第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公办学校——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将新增学位2580个,学校初中和小学今年首次面向全区招生。青岛实验初中李沧校区将新增学位2700个,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向往。

二是教师队伍更加优化。李沧区出台的全市力度最大的教育人才引进政策,对名校长和名师分别可以给予最高可达150万和130万元的安家支持,全区先后引进或培养了齐鲁名师名校长12名,位居全市前列。近三年面向全国招录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500多名,促进了全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优化。推进教师柔性交流,促进了校际间师资力量更加均衡和合理。

三是教学质量更加提升。实施教学质量三年提升行动以来,李沧区的教学质量和中考成绩不断提升。2018年全区255名学生自招升入普通高中,2019年接近400名,普高达线率达到50%,提升近17个百分点。2020年,中考自招预录869人,占全市三分之一,比去年预录取人数增加了346人。2019年,李沧区承办了全市初中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并做经验介绍。2020年,李沧区教体局作为2个区市之一,在全市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四是中小学生更加出彩。在全区一、二年级普及乒乓球,三年级普及合唱,四年级普及游泳、五年级普及器乐等体育艺术活动,助力了学生多维发展,汾阳路小学毕业的陈梦、王晓彤等学生先后入选国家乒乓队,并多次在国际比赛中夺冠。文昌小学学生张瀚作为唯一一名来自中国的球童,亮相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揭幕战。同时,我区代表队曾荣膺全国六艺展一等奖等一批优异成绩。全区先后涌现出了勇敢机智消除火灾隐患拯救全楼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63中崔永信同学、擦干公交车座位积水并主动让座的北山小学刘显昊同学等一批优秀学生代表,中央电视台进行报道。

五是教育保障更加有力。守牢安全底线,聚焦防溺水、防校园欺凌、人身安全、校舍安全等关键环节,狠抓校园安全工作,建立了学校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全区连续多年无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发生。针对学生午饭问题,加快打造标准化食堂。2019年对全区剩余没有食堂的5所学校实施攻坚,实现校校有食堂的目标。探索智慧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依托李沧教育数字通云平台(DAP)实施流程再造,实现了教育办公即时化、便捷化、节约化、畅通化、规范化。文件全部在云平台提交审批,单位负责同志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签阅、转发公文,解决了文件当面审阅费时费力问题,审批环节由原先的7个减少到5个,办理时间由原先的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学校无需安排人员送取文件,近一年来仅车辆燃油就节约费用30万元以上。针对微信群泛滥、交叉建群等情况,李沧区教体局开展了“微信群清理专项活动”,由原本124个缩减为21个,减轻了学校干部教师的负担。《青岛市改革专报》(市委政策研究室主办,2020年5月14日第12期)予以编发。

创新性、示范性:

一是创新校地合作办学模式。作为我市历史上第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铸就了青岛市集团化办学的李沧样板,共同打造了校地合作的典范。学校初中和小学今年首次面向全区招生,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和认可。

二是创新中小学校长带头上课、听课、评课。每名校长一学期听课不能少于40节。一学期,有的初中校长听课最多达到120多节。很多校长亲自执教语数英等学科,切实发挥了校长在抓教学上的“跟我冲”而不是“给我冲”的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李沧区承办了全市初中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并做经验介绍。2020年,李沧区教体局作为2个区市之一,在全市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三是创新“寻标对标”知名学校工作。李沧区自2018年开始,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等119所知名学校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学习了对标学校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开拓了教师视野。

四是创新实施中小学干部教师互派挂职。李沧区在开展中小学干部交流挂职,选择部分小学校长与中学副校长互派挂职,部分初中教师到小学高年级任教,增进了中小学干部教师们的相互理解,实现了管理要求、教学经验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学习。

五是创新学生五育并举培养模式。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和丝路协创中心等平台,创新开展“一校一院士,牵手伴成长”和“丝路精神从娃娃抓起”等活动,其中,“一校一院士,牵手伴成长”活动被评为2018年青岛市教育大事。《青岛日报》、《大众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先后进行报道。《李沧区实施“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化战略》被《山东政务信息》(省政府办公厅主办,2019年1月18日)予以编发。同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涌现出了勇敢机智消除火灾隐患拯救全楼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63中崔永信同学、擦干公交车座位积水并主动让座的北山小学刘显昊同学等一批优秀学生代表,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媒体纷纷报道。

六是创新教育系统工作“云留痕”。依托李沧教育云平台,通过李沧教育OA、云备课、云教研、云协作、全学通和班班通的全区云管控系统,自动记录全区教职员工的主要日常工作,把碎片化信息梳理整合成系统化整体性信息,理清了工作重点,优化了工作效率。《青岛市改革专报》(市委政策研究室主办,2020年5月14日第12期)予以编发。

七是李沧区学校建设具有示范性。李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建设,全区重点项目,接近一半是学校建设等涉及教育项目。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调度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区人大、区政协通过专题调研、提案办理、共同协调等方式,解决学校建设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教育、规划、建设以及国有公司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快推进学校和幼儿园建设项目。2017年以来,全区新建成启用学校和幼儿园19所,新增学位1.3万个,是建区以来教育投入力度最大的时期,在硬件设施规模上再造了一个李沧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建设数量、规模、品质均在全市前列,打造了学校建设“李沧样板”,值得其它区市学习和借鉴。

八是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示范性。出台在全市力度最大的教育人才引进政策,对名校长和名师分别可以给予最高可达150万和130万元的安家支持,吸引了众多名师名校长前来应聘,先后引进或培养齐鲁名师名校长12名,对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良好的鲶鱼效应。以学科需求为导向,侧重新建学校与偏远学校、学科均衡搭配、年龄结构合理,推进教师柔性交流工作,有效缩小了校际间差距。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