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崂山 > 崂山新闻

崂山区:奋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

来源:大众网   作者:蒋甜   2017-01-23 15:19:00

关键词: 崂山;代表大会;开幕;GDP

  青岛大众网1月23日讯记者 蒋甜)今天,大众网记者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崂山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23日在世园假日酒店开幕,江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崂山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江敦涛表示,预计,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50亿元,是2011年的1.5倍。力争到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大关,力争把崂山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

  江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崂山区确定未来五年“一个目标、六大品质、五条路径、十件大事”。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 这个目标,是崂山区的更高城区定位、更大城市抱负,是崂山站在新起点、步入新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盼。实现这一目标,崂山必须坚持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准对标,高点定位、高位求进。力争到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20亿元。率先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金家岭金融区迈入国际知名的财富金融中心行列。青岛中央创新区建成国内一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崂山风景旅游度假区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目的地。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拉开建设国家健康产业先行先试区的大框架。

  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需要全面把握品质的内涵,以品质主导城区发展,着力提升“六大品质”:
一是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共享发展,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增加到60张,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万名居民拥有3名合格全科医生。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监测2.5万批次,创建食品安全先进区。97%的城市住宅小区达到市级物业管理服务标准。景区内农村社区基本达到美丽乡村标准。社会保障水平全国领先。

  二是经济发展品质。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为重点,坚定不移做大做强金融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产业,基本形成现代产业新体系。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50家“专精特新”企业挂牌、上市。

  三是城市建设品质。坚持以高标准规划引领城乡建设发展,以高品位设计塑造城乡特色风貌,以高质量建设打造城乡建筑经典,以高水平管理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全面实施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实现繁华城区与生态田园相得益彰、现代城市与现代产业互促并进。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基本配套完善。新建区域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推进。力争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建筑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重点工程达到省优以上标准。全面提高村庄改造安置区建设标准、质量和品位,让农村居民住上高品质的小区。智慧城区建设走在省市前列。

  四是公共服务品质。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通过政府主导、街居同创、社会共建,基本形成普惠可及、优质高效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社区医疗卫生、体育健身、法律服务、文化服务实现“10分钟服务圈”。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创建率达到100%,3所初中、7所小学创建成为全市名校。新增便民商业设施35万平方米。“手机政务”全面应用,能网上办理的政务事项全部网上办理。

  五是社会文化品质。深入挖掘崂山历史文化,打造崂山特色文化品牌,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城区,用现代特色文化助力产业提升,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崂山发展。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打造财富管理智慧文化高地。新增文化经营单位350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100家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达到市级标准。80%的社区创建成为市级以上文明社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00万册,免费开放民营博物馆20家,让更多群众走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大剧院。

  六是生态环境品质。健全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持续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恢复造林1万亩,林相改造2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0%左右。新增绿地3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50%左右,人均绿地面积保持全市第一。万元GDP能耗保持全市最低水平。污水处理率达到9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市领先,优良率达到85%以上。

  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需要沿着科学的路径前行。今后五年,崂山将充分把握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关键节点,扎实走好“五条发展路径”:
一是坚持品质引领。品质是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品质决定着崂山今后的发展境界。把高品质、创一流的理念贯穿崂山各项工作,高标准寻标对标,全方位夺标创标,干就干到精致、做就做到精美,努力“扛红旗、争第一”。建立品质城区建设指标体系,以“工匠精神”打磨每一项工作,充分彰显国际气质、现代气息、崂山气派。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抓好国家级标准化服务业试点项目建设,以标准提升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健全质量创新发展体系,培育发展一批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产业品牌,打造质量强区。力争通过5年的精雕细琢,让崂山处处可见品位之作、品致之景、品蕴之魂,成为让人来了还想再来的大美崂山。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是崂山的优势所在、希望所在,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试大胆闯,敢于不走寻常路,让崂山处处涌动着创新的气息与活力。崂山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持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和创新平台集聚能力。要围绕产业创新这个重点,聚力金融、高新技术和旅游产业,持续注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形成金创、科创、文创融合互动的产业新格局。要致力推进全面创新,把创新贯穿崂山一切工作,在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发力突破,让创新成为崂山最鲜明的特征。

 

  三是坚持产城融合。这是崂山破解发展空间瓶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经之路。要强化规划引领,建立“多规合一”的城乡规划体系,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筑产因城兴、城因产旺的互动发展格局。要注重模式创新,通过政府引导、资本参与、合作共建、成果共享,整合园区、校区、社区、商务区发展空间,搭建新的产业载体。树立“崂山全域皆景区”的理念,依托风景区核心带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要强化重点突破,突出抓好金融区核心区、株洲路片区、创智谷等重点片区建设,打造空间有效对接、产业有序布局、环境有力承载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四是坚持全域统筹。缩小崂山城乡发展差距,根本在于全域发展一盘棋,最关键的一招是城乡统筹。崂山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走好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农旅结合、精准扶贫“四位一体”的发展路子,重点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均等覆盖,加快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规划、土地、资金等系列难题,打通崂山全域统筹发展的动脉。要着眼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加大村庄改造力度,加速推进崂山城市化进程。

  五是坚持生态立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崂山最值得珍视的竞争力。崂山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建立健全引导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全区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型。优化城乡生态体系,统筹做好以山、水、林、气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让绿色成为崂山最深厚的底蕴。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实现生态损耗最小化、生态红利最大化。强化环境保护机制和治理体系,切实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绝不允许把污染成本转嫁给社会。

  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需要有力的抓手推动落实。今后五年,崂山区将集中力量干好事关全局发展和百姓福祉的“十件大事”:
一是实施全面小康升级工程,累计民生投入400亿元,打造普惠型、质量型民生强区。
二是启动崂山“未来产业”培育计划,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强力集聚金融产业,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
三是实施产业空间拓展战略,规划建设产业载体1000万平方米,新增市场主体4万户,亿元税收楼宇达到20座。
四是全面推进“美丽崂山”建设,计划投资100亿元,基本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历史欠账,基本达到“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标准。
五是实施城区承载力提升工程,突出抓好交通体系、停车设施、供热系统和排污设施建设;全面解决居民吃水难问题。
六是启动张村河生态公园建设,适时启动张村河片区村庄改造,打造生态宜居的靓丽水岸新城。
七是建设“智慧崂山”,推进智慧政务、智慧景区、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社区和公共区域免费无线网络建设,让智慧为崂山发展增添“加速度”。
八是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记忆、文化创意、文化创新、文化嫁接“四项工程”,打造崂山文化标识。
九是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村庄改造、社会治理、国企国资、全域旅游、财政投融资“五大重点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十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突出抓好主体责任细化、队伍结构优化、基层组织强化、党内监督深化、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五化建设”,为崂山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