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自贸四年:一场不断加压的创新改革 

2023-08-30 14:50: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谭文凯

  大众网记者 王秀洁 谭文凯 青岛报道

  初秋的青岛,收获的味道渐浓。

  青岛自贸迎来四周年记。

  8月29日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四周年建设情况、《青岛自贸片区四周年发展成果白皮书》现场发布。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四年时间,285项创新案例先后形成,众多“青岛经验”向全国推广,青岛自贸区已逐渐成长为青岛、山东乃至全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数据是最有力的注脚。四年前播下的高水平开放“萌芽”,如今已“花开满园硕果丰”:

  自2019年8月挂牌成立以来,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6353亿元,年均增速27.3%,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的16%提高至23%;

  截至2022年,青岛片区以占山东省万分之三的面积贡献了全省6%的进出口和3.7%的利用外资;

  《总体方案》实施率达100%,《深化方案》全面推进实施。综合发展评估进入全国67个片区第一梯队并进一步巩固。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秉承使命,片区在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突破性创新做法,为高质量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提供了“青岛自贸实践”。

  自贸之“新”:制度创新引领全面改革

  在改革开放创新探索的第四个年头,青岛片区共形成了51项制度创新举措,不仅数量处于全国前列,且含金量更高、延续性更强、与国家要求契合度更高。

  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建设之根本。51项制度创新举措中,有25项为全国首创,远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平均水平,而获批四年来,青岛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促进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形成了产业融合联动、互补共促的发展生态。

  四年来,累计实践形成285项创新案例,12项获国务院、国家部委全国复制推广,5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能。

  单这一年来,在全国复制推广的302项举措基础上,将投资、贸易、金融、全过程监管、产业开放发展、要素资源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往前推动了一大步。

  同时,对标RCEP、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探索“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破解大宗商品领域货物难管控、货权不清晰、信息不透明、融资成本高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服务贸易企业融资超13亿元,为国家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提供新模式,获国务院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改革创新释放开放发展活力,带动新引聚世界500强中外投资项目66个、过亿美元项目29个、过亿元项目662个。

  四年来,青岛自贸片区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探索形成了一批首创性突出、系统集成性强、差异化探索明显的制度创新成果,在赋能产业发展的同时,有力承担了国家赋予片区的重任。

孙进涛摄

  自贸之“势”:借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优势 助推开放发展

  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体系的核心。挂牌建设四年来,青岛片区积极发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优势,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得到明显提升。

  从投资规模速度来看,2020到2022年的三年里,青岛片区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由5.33亿美元增长至8.5亿美元,年均增长26.28%,比我国同期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速(14.46%)高出11.82个百分点。

  从货物进出口额来看,2019到2022年,青岛片区货物进出口总额由975亿元增长至2013亿元,年均增速27.33%,远高于同期10.08%的全国货物贸易年均增速,尤其是在大宗商品进口等领域,进口额持续快速增长,作为我国大宗商品原材料最大的集散地和进口口岸的优势更加突出。

  在服务贸易额方面,三年接近翻一番。同时,跨境电商、易货贸易、离岸贸易等业态全面领先。青岛片区探索“保税仓储+直播”跨境电商新模式、首创“入仓即退税”跨境电商9810出口退税模式,2022年跨境电商进口额超过52亿元,占山东省跨境电商进口总额的71.4%。2022年实现离岸贸易国际收支77.69亿美元,占山东省比重超八成。

  四年来,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大宗散货电子提单进口全程无纸化操作。实现出口企业的“无感”通关,通关用时仅需22分钟,整体效率提升43.9%。另外,青岛片区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先行先试。截至2023年6月底,青岛市共有47家银行机构的384家网点开办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惠及1.5万余家涉外企业,覆盖150多个境外国家和地区。

孙进涛摄

  自贸之“能”:发挥制度溢出优势“赋能产业进阶”

  挂牌建设四年来,青岛片区持续推动制度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做优产业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这四年,青岛片区在港口自动化和绿色港口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岸长、码头设施、泊位数量等港口航运指标居于全球前列。在货物吞吐量方面,2022年青岛港达6.57万吨。在集装箱吞吐量方面,2022年青岛港达2566万标箱,进一步巩固了东北亚地区港口榜首地位。

  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口岸通关自由便利,助力产业不断进阶。

  深化大宗商品模式创新,推出进口原油“先放后检”、保税铁矿石“随卸随混”、进口棉花“集成查检+分次出区”等国家级、省级创新模式。建设棉花、轮胎、酒水等12个重点检测实验室,全国率先推出511项输韩农残检测。落地RCEP易腐产品6小时通放行、“白名单”出口企业8小时速达退税。

  聚焦贸易新业态创新发展,全省率先开展“9710”“9810”业务,创新跨境电商保税直播。新型离岸贸易连续两年全省占比超80%,全市占比90%以上。新型易货贸易实现首票业务通关,贸易额占全省95%,成为青岛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强市的新增长点。

  同时,助力海洋生物产业、医养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全面起势。在智能家电、智能装备等领域产业链条持续完善,“灯塔工厂”数量累计达到3家,成为仅次于苏州市,拥有“灯塔工厂”数量第二多的中国城市。

孙进涛摄

  自贸之“力”:先行先试示范引领 向着未来迈进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是自贸试验区建设肩负的重要使命。

  挂牌建设四年来,青岛片区积极探索与周边区域、省内联动创新区及沿黄河流域联动改革、联动开放、联动创新,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青岛片区联动阳谷经开区探索“进口铜精矿两段监管新模式”,推动铜矿进口通关时间由10天左右缩短至5—7天,同时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全国发起创建“云端自贸服务联盟”,目前已覆盖16个自贸试验区的34个片区和沿黄流域15个功能区,实现480项跨省和全省通办事项全覆盖,大幅提升跨区域事项办理便利化水平。

  四年探索先行,四年硕果累累。青岛自贸片区成为践行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生动实践,成为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

  面对“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和“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期待,青岛片区将继续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将制度创新优势更多地转化为发展优势,有望打造成为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引领区、服务国家战略的示范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带动区和统筹开放与安全的样板区。向着建成更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孙进涛摄

初审编辑:王秀洁

责任编辑:苏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