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青岛

济青将成特大城市 青岛都市圈成全省发展核心引擎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刘帅   2017-02-16 08:58:00

关键词: 都市圈;都市区;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济青

  记者 刘帅

  未来十五年山东半岛城市群会咋样?2月1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到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人口将达到1.03亿以上,城镇人口6700万。其中,济南、青岛要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并各自引领一个都市圈。

  

  

  

  

  山东全省城镇人口6700万

  济青将成特大城市

  山东省住建厅厅长王玉志介绍,山东半岛城市群覆盖全省17市。城市群战略定位为我国北方重要开放门户、京津冀和长三角重点联动区、国家蓝色经济示范区和高校生态经济区、环渤海地区重要增长极。

  《规划》介绍,山东半岛城市群最早提出于本世纪初,原范围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和日照8个城市。《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将山东半岛城市群范围拓展为13个城市。此次规划再次拓展为全省17个城市。

  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全面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做优做强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导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都市区有序发展,积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提升重要轴带要素集聚水平,增强网络节点支撑能力,构建“两圈四区、网络发展”总体格局。

  王玉志表示,到2020年,半岛城市群总人口达到1.03亿以上,城镇人口6700万。济南、青岛迈入特大城市行列,临沂、烟台、淄博、济宁、潍坊进一步壮大规模,枣庄、威海、德州等8个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极化县城发展,形成15个左右城区人口超过50万的中等城市,35个左右城区人口20万-50万的城市,30个左右城区人口20万以下的城市。培育10个左右新生小城市,创建100个左右特色小镇。到2030年,城市群总人口达到1.06亿左右,城镇人口8000万左右。

  济南都市圈含6市1县

  青岛都市圈全省引擎

  《规划》提出的“两圈四区”中,“两圈”即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规划》明确济南都市圈由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6市和滨州邹平县构成,2020年总人口达到32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2100万人;2030年总人口达到3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2600万人。

  《规划》同时提出,青岛都市圈由青岛、潍坊2市和烟台市莱阳市、海阳市构成,2020年总人口达到20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1400万人;2030年总人口达到23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1800万人。未来,青岛都市圈将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都市圈,成为东北亚地区国家合作枢纽之一,中国海洋产业创新基地,全省发展核心引擎。

  “四区”指的是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都市区。烟威都市区以烟台市区、威海市区为核心,近期将蓬莱、荣成纳入都市区范围。东滨都市区以东营市区、滨州市区为核心,近期将利津、无棣等县纳入都市区范围。济枣菏都市区以济宁、菏泽市区和枣庄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为核心,近期将曲阜、邹城、嘉祥、滕州、微山、巨野纳入都市区范围。临日都市区以临沂市区、日照市区为核心,近期将莒南纳入都市区范围,远期将沂南、费县、临沭等县纳入。

  构建城市群

  3小时交通圈

  城市群如何“协同发展”?《规划》还提出,山东将重点从空间、产业、交通、生态、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六个“一体化”着手。

  关于交通一体化,是指以青银、济郑、京九、鲁南、京沪高铁二线等高速铁路建设为重点,着力构筑连接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快速交通通道。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优化机场、港口布局,完善城市群内部交通网络。同时,鼓励100万人以上城市建设地铁或轻轨线路。

  王玉志介绍,下一步将强化交通引导,构建城市群3小时交通圈、都市区节点县市1小时交通圈、设区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1小时通勤圈。一是强化城市群对外交通联系,二是完善城市群内部交通网络。三是提升城市群集疏运能力,完善机场、港口等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布局,强化不同交通方式衔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关于生态一体化,未来将构建鲁中山区和半岛丘陵地区两大区域生态绿心,黄河绿道、山水圣人绿道、济青干线绿道、引黄干渠绿道、沿海绿道等5条区域主干绿道,构筑城市群“绿水青山”生态体系。重点加强水、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强化环境污染联防联治。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