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搭建产教联盟平台 黄岛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助力学生人生出彩

2019-05-10 21:14: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于甜甜

  编者按:近日,青岛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曾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要通过“职业教育活动周”,弘扬“敬业乐群、修己以敬、惟精惟一,以事其业”工匠精神。要厚植青年学子的“爱国主义情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鼓励他们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使更多的学生和青年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生出彩的梦想和追求。5月6日-5月12日,2019年青岛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将借职教活动周的东风,走进各学校,深度挖掘学校的办学历程和办学特色,带大家领略校园文化的魅力。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5月10日讯记者 于甜甜)5月10日上午,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跟随“2019年青岛市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体验行”来到青岛市黄岛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据了解青岛市黄岛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现有教职工298人,在校生3500人。早在2005年,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会议在青岛召开,学校“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办学经验被教育部誉为“胶南模式”向全国推广,学校的学生参与了《流浪地球》、《封神》等十几部影视剧拍摄和制作。学校作为中职校唯一代表在全省2018年度职教会议上做典型经验发言。学校先后创建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教育部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优质特色校和青岛市品牌校双立项单位、青岛市职业教育教学示范学校、青岛市创客教育试点学校、中国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实验基地。

  学校主要开设了学前教育、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三大类专业。包括学前教育、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影像与影视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美术设计与制作、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13个专业。学校设有影视制作中心、动漫创意室、3D打印工作坊、机电、数控、汽修等55个专业功能室。

  近年来,学校立足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区域产业为引领,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构建“以产兴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对新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进行了探索。先后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秉承“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育人环境,给每名学生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助力每位学生实现了人人成才,人人出彩。

  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平台

  (一)搭建产教联盟平台。

  学校坚持“筑巢引凤”,把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引进来,牵头或参与了十大行业协会组织。学校是全国电子商务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全国智能制造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学校以优势专业为载体,每个专业都对接一个产业、一个行业、一个产教联盟和一个骨干企业群,使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互为促进。

  (二)搭建高端论坛平台。

  学校每年承办不同层次的专业与产业论坛活动。2018年学校承办清华大学大数据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论坛,广泛邀请全国知名职教专家、企业专家、清华大学数据科学院专家及政府部门领导,共同探讨大数据基础人才培养与中职教育的衔接。开启了中等职业教育大数据专业建设。2018年学校主办“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与“中外教师交流会”两大论坛,有效促进了国际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三)搭建技能交流平台。

  近年来,黄岛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连续三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和全国智能制造职业技能大赛。以技能比赛为平台,吸引全国职业院校、知名企业参与,开展技能交流和校企合作活动。2018年学校承办“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部分赛项,搭建了国际技能交流平台。

  重塑专业建设新形态

  (一)产业链上办专业。

  2014年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学校积极对接青岛西海岸新区“616”产业发展规划,及时优化专业设置。在信息技术专业群,对接IT和信息服务产业、万亿级电商产业、千亿级影视文化产业、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产业,开设电子商务、动漫设计、影视技术、物联网、网络安全、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和专业方向;在智能制造专业群,开设3D打印、工业机器人和高铁通讯等专业和专业方向,瞄准产业前沿,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二)专业链上建基地。

  一是“引企入校”。一方面将企业车间或生产线搬到学校,先后引进三承电装公司、海信股份公司等6家企业在校内设立生产车间,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实行工学一体;另一方面在学校设立企业工作室和创新基地,先后引进10家公司入驻学校。与藏马山度假区共建3D打印旅游产品开发工作室,与360公司共建线上线下双创基地,与阿里巴马、万达影视产业园共建影视人才培训基地,与金冠公司共建电商运营平台,推行面向企业真实工作项目的教学模式改革。二是 “引教入企”。与海信集团、汇杰科技、天一集团等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行“531”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将学校教学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衔接,开展项目实训。

  (三)供给链上建学院。

  随着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学校先后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青职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二级学院;与海信通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海信工匠学院;与山东网商集团共建电商学院;与清华大学数据科学院共建大数据实训基地;与山东科技大学共建物联网产学研基地;与青岛大学共建陶艺工作室,推进人才培养供给链向上提升;与山东隆坤元测绘检测评价有限公司共建“隆坤元-高职校地理信息研究院”。

  再造创新创业教育新流程

  学校引入行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打破原有专业、科、部门传统的管理体制,创新“项目制”管理流程,由企业与学校组建项目团队,进行项目开发,促进教育链与创新链的衔接。

  (一)创设创客空间。

  学校通过信息技术类和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升专业与市场的贴合度,积极创设有吸引力的“创客空间”,建立了数字媒体、物联网、机器人、3D打印、e空间等十个创客中心,充分满足企业对于发展空间、人力资源、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创客联盟学校、青岛市创客试点学校。

  (二)项目引领创客。

  学校与卓越电子公司联合创建零壹创客空间,融合计算机、3D打印、电子商务多个专业联合开发中小学创客套件和课程,实现了研发、设计、制作、销售环节的有机衔接。影视技术、动漫设计、学前教育跨专业合作,创作儿童动画片,参与了《流浪地球》、《封神》等十几部影视剧拍摄和制作;与星科公司合作在校内成立车匠公司,面向社会开展汽车维修和保养;微网站、数据恢复工作室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和项目合作60多次;3名学生的动漫作品被推荐日耳瓦丁国际电影节展映;3名学生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优秀创客”称号,部分创客作品被推向市场。

  (三)创客助推创业。

  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成为创业小明星。2014年学校开办了全省首个电子商务“淘宝班”。引入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和黄岛区金冠电子商务公司,目前已有56名学生建立了自己的淘宝网店实现独立运营。网店销售额过万元的已有8人。杨冲同学获2017国赛电子商务金牌,在校电商经营盈利达21万。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流程再造,有力推进了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形成学校发展新动能

  学校以区域产业为引领,产教联盟“搭台”,专业和产业“唱戏”;以创新创业教育流程再造为“催化器”,助推了教科研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培育了校园文化、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和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一)工匠文化新动能。

  实施工匠文化“三进”行动,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根植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一是“进校园”,建立了工匠文化展厅、长廊,组织“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二是 “进教材”,编写校本特色教材,开展工匠制度文化“大讲堂”,在全校推行6S管理;三是“进班级”,开展工匠创新文化主题班会和“企业化班级”管理创新活动。学校校企文化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被教育部评为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

  (二)技能提升新动能。

  学校坚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学校实行全员训练,打造技能大赛班,邀请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行业专家、高校教师共同参与辅导。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技能艺术节,全校所有学生均参与至少一项技能比赛,通过技能艺术节闭幕式对所有获奖选手及指导教师给予表彰。通过比赛打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教学特色,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搭建竞赛平台,有力的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2015-2018年,黄岛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5金10银5铜;近三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大赛,共夺得20金4银2铜,奖牌数量居全国职业学校之首。

 

  (三)协同创新新动能。推进校企共赢。

  学校与天一集团合作研发的JA91新一代高速喷气织机等四项科技成果获得专利,为企业年增值二百多万元。学校承揽青远公司船体维修项目,CAD小组学生设计的浮筒支架产品,解决了海洋生物对船体的侵蚀,延长使用寿命。该研发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并在相关企业广泛应用。动漫学徒班同学参与制作《足球》教材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各中小学使用。

  (四)学历提升新动能。

  学校本科达线率、录取率一直位居青岛市前茅。每年80%学生可通过单招、“3+2大专”、五年贯通、春季高考四条途径升入高校。学校近年加快发展“3+2”和五年制大专教育。2016年,学校经青岛市教育局批准成为青职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二级学院,取得五年制大专教育资格,开设了三个五年贯通培养大专,与三家高校开设4个“3+2”连续大专,学校正向中高职一体化发展。2015-2018年,2000余名学生升入本专科高等院校,其中357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2011级学生沈洁2018年顺利考取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2级学生周显慧2019年成功通过烟台市教育局直属机关幼儿园事业编招聘;2012级盛焕霞2019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

  (五)优质就业新动能

  学校坚持以“高端企业、高技能岗位、高工资待遇、高专业对口率”的“四高”优质就业为导向,先后与青岛港、青岛钢铁集团、上汽通用五菱、青岛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100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联办关系,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深受企业青睐。实习生在上汽通用五菱、海尔集团、青岛乐金浪潮、松下、海信等20多家企业对各院校实习生综合丽质评价中位列第一,学生就业率100%,稳定就业率提高到85%,学生满意率提高到97%以上。学校“海尔式”实习就业十大服务流程被青岛市教育局向全市推广。学校与海信通信公司合作15年,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等合作方式,有近1000名学生进入海信实习实训,目前海信通信一线生产管理骨干15%来自黄岛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六)教师成长新动能

  实施“任务驱动、激励研修、团队合作、校企共培、目标考核、成长档案”的教师专业化成长路径,建立健全“四类”教师专业教师分层分类系统培养机制,加大投入,支持教师国内外进修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创新教师企业实践方式,加强名师示范、骨干引领和“青蓝工程”传帮带,搭建教师能力训练和展示平台。打造了一批具有教师资格、专业技术资格、心理咨询师资格、职业指导师资格、信息化工程师的“五维”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多师型素质教学团队。学校成立了15个校内名师工作室,建成了7个校外名师工作室、4个名班主任工作室;每年聘请兼职教师30多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