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学子义务编纂村志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2019-07-24 19:16: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张雅新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7月24日讯记者 张雅新)近日,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公布2019年“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全国农科学子聚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入选高校名单。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  语学院由张成福和马松两位老师带队指导的“薪火村志绘本”实践服务团队成功入选。

  据了解,7月15日,青岛理工大学“薪火村志绘本”实践服务团队到达山东临沂费县马庄镇天井汪村,进行实践调研活动,活动主要是为北天井汪村编纂一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志。

  集中交谈,熟悉当地情况

  当天下午,召开了“开展村志编纂工作,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座谈会。马庄镇镇长杨茂学、镇人大主席李秀祯、涑河源工作区全体工作人员与北天井汪村村两委成员及村内老党员、老干部、德高望重的15位老人参加座谈会。志愿者们与当地德高望重的村民进行交流,说明团队前行的目的,有意识地询问当地村民的具体情况,目的在于为之后七天的走访调研活动收集信息,并得到村委会与广大村民的理解与支持。交谈过程中遇到语言上的问题,志愿者刘书萍说“在会议过程中,我注意到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人都听不懂当地的方言。尤其越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的方言就越发的晦涩难懂,即使我算是半个本地人,说着与其相差无几的方言,有时也会有一些话难以理解。”因此,采取录音的方式,反复听反复整理,这是每个志愿者必须做的功课。

  图为志愿者们在党群服务中心与德高望重的老人们交流

  青岛理工大学驻村第一书记贺治成主持座谈会,并对北天井汪村的村容村貌以及驻村两年规划做了详细介绍。他着重向团队分享了村级重点文化建设信息经验,重点讲述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赵家拳、涑河传说和助力乡村文化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

  北天井汪村村主任赵万湖首先对青岛理工人文与外国  语学院社会实团队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于北天井汪村的概况做了基本介绍。北天井汪村位于马庄镇西15.6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地处涑河源头,周边胜景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他表达了对社会实践团队的感谢和殷切希望,希望团队成员挖掘乡村故事和乡村传说,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投身新时代“三农”工作。

  入户走访,真情自在人间

  采访“赵家拳”的早上,外面下起了小雨,83岁的赵其利老人拿起年轻时候才耍的长枪为大家演示“燕青贴身靠“。通过走访得知,赵其利老人一生做过很多善事,作为一名老中医,他曾经用针灸的方法救过一个奄奄一息的小孩,后来小孩长大后一直过来看望老人,以报答救命之恩。老人的感人事迹感动着于慧敏同学,访谈过程中,她几次都忍不住落泪。老人如今四世同堂,儿孙满福。其妻子刁奶奶的身子骨也十分硬朗,大家深深相信”好人有好报“。

  志愿者看83岁的赵其利老人表演”燕青贴身靠“  苗宝云摄

  清晨考察,亲密贴近自然

  连续三天早上6点,志愿者们准时在村口集合,大家一起对北天井汪村进行实地考察,沿路询问相关故事和传说。志愿者刘书萍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神龟的头部下方,有一块状若蛇头的奇石,仿佛一条小蛇从洞中探出了头来,这令我不由想到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玄武,就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而成的一种灵物,也是神话传说中的四大神兽之一,为水神,居北海,龟长寿,也是长生不老的象征。我不由得开始发散思维,或许这其实是一只玄武,因其身上盘踞的蛇身较小,所以被村民们错认为龟,也误称其为’神龟’。”

  志愿者一起在村口集合到村内考察  冯佳琪摄

  学唱红歌,革命精神永存

  下午志愿者们在深入访谈过程中,得知村内有几个儿童团的老兵,如今都已经将近90岁了。老团员虽说年龄大了,思维却很清晰,从前的故事娓娓道来,他是全村三名儿童团成员中,唯一一位能够唱起当时他们在团中唱的歌的老人,他在镜头那边唱着歌,而有人通过镜头屏幕注视着他,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一层层的褶皱,唱着歌的眼睛里泛着回忆的光辉,歌声越来越哽咽。志愿者孙凌云说:”我也跟着红了眼眶。青年时期天天唱着的歌,现在越来越少被提起,同伴们大部分或许已经离开这人世间,活着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记忆也越来越模糊,或许只记得一两句歌词,也或许全部忘记,不知道他唱着这首歌时心里在翻涌着的又是什么。”

  图为志愿者们学唱儿童团老歌《左权将军之歌》刘书萍摄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团队成员将进行为期一年的村志调研编纂工作。通过乡风文明引导、乡村文明引导、村史村志梳理、口述史整理、民间传说文本化、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等方面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以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一线,投身新时代“三农”工作,切实增强“四个自信”意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