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 崂山新世纪学校探索开展多彩劳育课

2022-05-19 16:44: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玉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玉 青岛报道

  青岛崂山新世纪学校开办于2012年,十年里,青岛崂山新世纪学校建立了“和合”课程体系。以“学生和乐合力共长,教师和睦合作共行,家校和谐合育共进”为课程理念,培养身心健康、博文通理、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青岛崂山新世纪学校在三级课程的基础上,建立“和合”课程打破壁垒,将学校课程构建为五大领域,即“和文”-----人文社会、“和创”----科学探究、“和健”----体育健康、“和美”----艺术表现和“和知”----多元文化,在每一个领域又分为基础课程、校本课程、发展性课程、德育实践活动四个维度。

  五大领域、四个维度,20个板块、近50门课程和几十个活动共同组成了崂山新世纪学校“和合”课程的整体框架。学校的劳动教育在这四个维度都有涉及,逐步形成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五育并举的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框架。

  劳动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制定了十大任务群,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课堂作为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劳动课程校本化,崂山新世纪学校打造了多样的特色课程,学生参与劳动创作,尊重传统工艺,放眼未来技术,落地日常生活体验,彰显劳动成果与价值。

  陶艺课程:劳动创造美

  学校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周周都有陶艺课。其中,二、三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的陶艺课程,每课时为40分钟。经过实践,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的手指力量不足,所以在一年级、二年级上学期,学生使用太空泥进行基础捏塑的学习,二年级下学期以及三年级进行进阶学习,用陶泥来学习创作。进入高年级,陶艺课程成为了发展性课程,利用每周四的选修课和周三放学后的社团活动进行。学生在陶艺课上学习尝试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陶艺造型、运用石膏模具辅助成型,学习印坯和注浆成型的方法,体验专业的日用器皿制作。

  有趣的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

  学校的校本课程《有趣的经济学》从2016年起就在三、四、五年级开设,每周一节。这是一门以经济学常识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劳动与价值、资源分配和经济运行的简单规律,并培养企业家精神的校本课程。

  3D打印课:劳动促进创新

  学校自2017年开设3D打印课程,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成为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3D打印青少年创新示范中心。学校建有3D打印专用教室,配有6台西创XK-D90、1台西创XK-D280设备。学校最初使用科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3D打印设计教材,现在自主研发了《3D打印玩转人工智能》校本教材,在六年级开设此课,每周一课时。

  通过学习电子电路、图形化编程、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三维设计能力,并培养空间想象力,最终独立体验从设计、制作到组装、编程、调试的每个过程,锤炼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科有10%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这打破了劳动教育与基础性课程间的壁垒。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劳动教育元素,梳理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知识点、实验项目和劳动教育资源,探索劳动教育的主要融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意识,讲述“工匠精神”“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等内容,阐述劳动价值的内涵和意义。

  科学学科,二年级组织学生种植水培大蒜,四年级组织种植辣椒,并且在种植中学写观察日记,学习观察记录方法。美术学科,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自由组合的形式来完成创作,最终设计出不同的、个性化图样。手工制作设计部分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创造出不同的形象;手工制作课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创造性能力得到提升。

  经过几年的实践,崂山新世纪学校通过“和合”课程的开设,打通了学科与生活的壁垒,打通了三级课程间的壁垒,打通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场域的壁垒,立体构建了崂山新世纪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真正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构建了劳动教育多样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劳动课程从综合实践课时中抽出,成为国家课程,学校将重新整合校本课程,把劳动课程的重要性再提高,并且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设想把劳动教育的十个任务群再研究、再融合到学校的四维课程中,比如,“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任务群,可以和综合实践课程、科学课程进行跨学科学习等。总之,劳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学校表示将不断研究,砥砺前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