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职能优化机制 青岛教育着力构建“放管服”改革新模式

2019-11-07 09:24: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曲顺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11月7日讯记者 曲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青岛市教育局获悉,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益导向,围绕“审批服务便利化、权力运行规范化”,青岛市教育局全面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着力“简政放权+创新服务+有效监管”的新型管理体系,切实提高服务效能,努力增强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以完善权责清单为抓手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

  坚持应领尽领、应放尽放的原则,规范优化审批服务。依据法定职责,公布权责清单90项,并明确承办处室,做好权责平稳衔接。全部取消地方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将中等非学历学校审批权下放区级办理,削减幅度接近54%;清理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6项,证照年检及相关政府指定培训仅保留1项,最大限度减少教育行政部门对市场微观管理的干预。

  坚持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改革的原则,着力激发学校主体活力。从招生、教育教学、干部教师和经费管理等4方面向中小学下放14项管理权限,全面推行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制度,保障和推动学校自主管理权限依法规范透明运行,实现了政府放权与学校接权的有序衔接。

  以服务机制创新为突破口 不断优化教育服务

  探索实行无差别审批服务。全面梳理审批事项办理流程,编制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探索推行市、区(市)教育行政审批同一事项同一标准,从源头上减少审批服务的主观性、随意性,努力实现“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的无差别服务。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审批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青岛市教育局通过落实一次告知、容缺受理、网上审批等制度,承诺时限提速至6个工作日,实现全国同类城市最短审批时限。

  探索开展“一次办好”集中审批服务。以“一窗受理”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前后台对接机制、电子材料流转机制等,强化部门间业务协同。对设立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实行“一事全办”审批服务,申请人只需向“一个窗口”递交“一套材料”即可办理,避免了教育、民政、工商等多部门“来回跑”的问题。同时,建立容缺受理机制,对申请许可数量较大的单位开辟绿色通道,开展提前预约上门服务,主动当好服务企业和百姓的“店小二”,梳理权责清单和服务清单中涉及有关为民服务的内容,“颗粒化”后确定“一次办好”事项45项。

  探索实施“不见面”审批服务。利用物联网、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推动材料传递、受理、审核、反馈和查询网上运行,对纳入审批大厅集中办理的事项,全部开通外网申报功能,100%实现三级以上网办深度,94 %达到了四级网办深度,网上办理率由2017年底的25%提高到现在100%,实现了由“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探索实施“互联网+”教育治理,整合各类资源建立青岛教育e平台,有关学生、教师、学校等方面的数据统一纳入平台,实行动态监管和服务一体化。

  以考试服务为例,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推行了高考口语考试网上预约,中考成绩微信订阅服务和网上查询并行,中考成绩证明实行网上自主打印、使用单位网上或手机自行查验,硕士研究生报名和成人高考报名实行网上信息确认等制度;开发自考考籍服务平台,对考生上传材料在线实时审核,自动生成《毕业生登记表》填写样表,考生毕业办理“只跑一次”;依托高考体检信息化云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体检无纸化,并通过《高考考生体检大数据分析报告》形式为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决策和改进参考;开发“AI+5G高考志愿填报网络智能咨询平台”,通过大数据库分析获得志愿填报分析指导。方便考生选择合适高校和专业。125万人次访问高考志愿填报AI系统获得政策咨询服务。

  以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重点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全面推行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成立了全国首个专门的教育行政执法机构,制定行政执法工作规程,建立全过程记录、公示、现场调查、教育违法行为社会监督员等13项制度,形成行政处罚各类文书38项,对日常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集中执法,初步构建起教育内部综合执法、部门联动协作执法和市、区(市)联合执法模式。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双随机”抽查工作细则,确定11项随机抽查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围绕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等问题,全年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900余次,查处整改幼儿园431家和培训机构394家,有力的维护了教育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探索信用监管服务模式。编制市管教育类主体的数据清单、行为清单、应用清单,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现教育审批执法平台与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无缝对接,有效破解了教育“信息孤岛”和行政执法难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