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 2018全国大学生环境资源模拟法庭大赛在青岛圆满落幕

2018-11-24 22:4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曲顺

  大众网青岛11月24日讯记者 曲顺 通讯员 任波)“修公路造成环境污染,渔民的鱼大量死亡,难道不应该赔偿吗?”“滥砍滥伐国家珍贵林木,到底应该负什么责任?”……11月17至18日,2018全国大学生环境资源模拟法庭大赛在山东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6所高校的上百名法学院学生和从事环境资源审判的一线法律工作者齐聚青岛,开展2018全国大学生环境资源模拟法庭大赛。经过为期两天的激烈比赛,河海大学获得冠军,武汉大学获得亚军,山东科技大学和郑州大学获得季军。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赛赛题均以全国各环境资源法庭审理过的案例为基础,经过加工修改而成。大学生选手分别扮演律师、被告、原告等角色,分组进行比赛。评委由从事环境资源审判的法官和从事环境资源法工作的律师担任。大赛由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山东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目的是弘扬环境资源司法实践理念、促进环境法学理论研究、创新环境法学科教育实践方法,提升环境法学教学应用能力和对环境资源司法实践的认知能力。来自于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重庆大学、河海大学、福州大学、深圳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河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参与比赛。

  11月17日,围绕以水污染责任纠纷为案由的环境民事侵权案件进行了十六场初赛,武汉大学代表队、华东政法大学代表队、郑州大学代表队、新疆大学代表队、山东科技大学代表队、贵州师范大学代表队、 湘潭大学代表队、河海大学代表队进入复赛。11月18日上午,八支队伍围绕以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为案由的环境刑事案件展开激烈角逐,武汉大学代表队、郑州大学代表队、河海大学代表队、山东科技大学代表队进入半决赛。

  此次大赛评委之一,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法官李明义介绍,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赛题则以全国各环保法庭审理过的真实案例为基础,经过加工修改而成,来源于实际案例,又高于实际案例,比如公路施工造成养殖户损失惨重、将生态林变更为经济林、违规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等真实案例。”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孙法柏表示:“在校生主要学习法学理论,参与司法实践不多,对于法庭审判案件真是场景了解还比较欠缺,通过模拟法庭庭审,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真实的法庭审判过程,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司法实务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模拟法庭上,来自全国的高校的法学专业学生唇枪舌战,摆事实、讲道理、找证据、论观点,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发展理念,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激烈的“庭审”辩论。经过为期两天的激烈比赛,河海大学获得冠军,武汉大学获得亚军,山东科技大学和郑州大学获得季军。大众网记者在大赛中了解到,专家评委认为本次大赛的题目出得好、比赛工作组织得好、评委工作做得好、十六个参赛队伍比赛发挥得好、山东科技大学服务搞得好,希望明年大赛的组织工作要做得更好、大赛更加精彩、比赛中能出现黑马。

  新闻延伸:

  2012年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海洋大学于2012年共同举办了首届全国模拟环境法庭大赛,随后的几届模拟环境法庭分别在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举办,随着高校以及社会对环境问题,环境法学教育的加强,参赛高校逐步由原先的12所扩展至16所,2016年大赛正式更名为“全国大学生环境资源模拟法庭大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