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讲堂开在家门口!“百花育苑”名师公益行点亮居民“精神灯塔”

2018-05-12 18:3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任聪聪 金鑫

  

  大众网青岛5月12日讯记者 任聪聪 金鑫)“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你们知道锔艺是什么吗?”……5月12日上午,由延安路街道与民盟联手开展的“百花育苑”名师公益行家庭成长计划启动仪式在松江路社区举行。延安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文旭、民盟市北教育委员会副主委陈继红、民盟市北教育委员会第一总支副主委张海滨、大众网青岛站运营总监金红蕾、民盟市北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裕菁、青大陈兴华团队讲师刘远方及非遗传承人陈大雷、李慧琴参加了本次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非遗传承人陈大雷为社区儿童和家长带来了一堂丰富有趣的锔艺课程,让大家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特殊魅力。

  

  

  公益课堂助力文化传承

  金刚钻、锤子、锔钉……这些在日常很少见到的工具,在陈老师手里就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样。为了能让社区儿童和家长们初步了解锔艺知识,陈老师从敲打金属锔钉开始教学,伴随着“乒乒乓乓”的声响,社区儿童和家长们开始动手敲打锔钉,“老师,我的怎么扁了?”“老师,你能再给我演示一遍吗?”活动现场,孩子们热情高涨,聚精会神的看着陈老师的操作步骤,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就连家长们也认真的学习着。“我特别喜欢锔艺,我还想继续学习。”现场参加活动的小学生于佳冰告诉记者,虽然是第一次了解锔艺,但是却被非遗文化吸引住,特别有意思。记者看到,不少孩子手拿锤头正和家长商量怎样敲打锔钉,有的甚至化身为小老师,向大家演示操作步骤。家长齐先生表示,非遗课程不仅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了解传统手艺,让中华文化得到传承,更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及协调性,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儿。

  在陈老师展示的作品中记者看到,器皿上除了有锔钉固定,有的还用荷花样式的镶片镶嵌着。陈老师告诉记者,锔补时需要先把破碎的器皿接好,然后用金刚钻打眼,再用锤子敲打出金属锔钉,再将锔钉牢牢嵌入打好的孔内……“现如今的锔补,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缝缝补补,有些器物的瓷片缺失了,就得用镶嵌,镶片有各种造型。”简单的步骤却考验着耐心和扎实的基本功。在场的孩子们更是被陈老师的工匠精神折服,纷纷表示想成为陈老师这样具有工匠精神的人。

  

  

  多彩课堂点亮“精神灯塔”

  本次公益课堂的开展,让大家走近了非遗文化,切身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而这得益于市北区延安路街道的支持。据悉,“百花育苑”名师公益行家庭成长计划是在民盟市委和民盟市北区工委指导下,由民盟市北教育委员会承办的一项公益服务进社区项目。旨在发挥民盟市北教育委员会名师的资源优势,借助社区平台,为社区的家庭提供学科辅导和家庭心理成长的公益服务。该项目自2016年开办至今,已经组织公益讲堂100余次,内容涉及英语、文学、百科、乡土、国学启蒙、非遗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

  青岛大众网(微信号:qingdaodzw)记者了解到,2018年,为使市北区延安路街道辖区内儿童,尤其是新市民子女、困难家庭儿童在家门口享受到名师指导,“百花育苑”项目将从“父母儿童心理成长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外教课程”等方面为社区儿童提供英语学习方法指导、青岛历史符号讲座、父母儿童心理成长课堂、民间手工艺学习、小记者课堂等丰富多彩的课程,为社区的家庭提供更多的学科辅导和家庭心理成长引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