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更需“量身定制”!青岛实验高中“五制改革” 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2018-03-14 15:5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任聪聪 金鑫

  大众网青岛3月14日讯记者 任聪聪 金鑫)“导师在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总能针对我的情况,提供最及时、最受用的帮助”,说起青岛实验高中的全员育人导师制,“老师的帮助很受用”成为同学们提及频率最高的一句话,而之所以“受用”,更多的是因为导师们的建议有针对性,为学生的成长“量身定制”!

  在青岛实验高中,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专属的个性化发展方案,这得益于学校从2014年开始推行的“五制改革”,导师制、学长制、学分制、选课制、走班制的推行,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促使每个老师都成为了“德育工作者”。记者了解到,每年,从校长到任课老师,人人都需要与学生结对,“拜师仪式”过后签订“育人协议书”,真正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做到了课程体系和育人机制上的创新改革。

  尊师重道 “心灵导师”宽容引导

  “你们年轻人都流行‘约饭’,我和学生也经常‘约饭’!”作为14名学生的导师,青岛实验高中政治老师冯学平表示,和学生关系越来越亲近,是他最骄傲的事情。学生经常主动向冯学平寻求帮助,无论是生活中的困难,还是心理上的疏导,还有一部分特意来询问高考选课难题。“新高一入校还在适应阶段,因为和班主任角色的不同,我会在课上引导,课下进行分析,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冯老师表示,“导师制”不仅分担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还让每一名任课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一个班级的各方面管理,真正的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开学的导师制‘拜师仪式’,还要签‘协议’,这样才能提高老师的‘育人积极性’,真正的把‘导师制’落到实处,明确自己的目标。”青岛实验高中校长孙睿表示,在这个大环境下,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学校教育效果的提高,一方面“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因为自己选择的导师有着心理上的亲近,所以教育谈心更富成效。另一方面,导师因为负责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帮扶,避免了问题挤成“大疙瘩”。

  尊重个性 “一岗多责”双向发展

  作为“导师制”的受益者,学生有最有力的发言权,参与过入校时的“拜师仪式”,从性格及职业方向的测评,到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测评结果得出的分析、谈话……高二(10)班的于艺一改入校时的迷茫,“就像被人点亮了人生之光一样。经过老师的引导,我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希望考入财经类大学,将来当一名会计。”据了解,在青岛实验高中,导师与学生每个月都要“约谈”一次,尤其是在寄宿制的环境下,导师不仅成为了学生思想的引导员、课业的辅导员、心理的疏导员,更成为了学生生活的指导员、成长的向导员。

  据了解,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行,学生在选课方面和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需求大大增加,这对教师的个人素养、相关知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导师和班主任,经常会有学生向丁金妹寻求帮助,“‘导师制’最让我感动的就在于学生对于我的肯定,但这也要求着我需要学习更多知识。以艺术和体育为例, 我必须先进行自身学习,提升自己的高度,从而引导学生。”据悉,为了能够让老师们和学生共成长,青岛实验高中目前已经从专家聘请、专业培训、大赛历练、激发教师潜力等多个方面着手,为教师队伍搭建更多个性化成长平台。

  打破传统 “回归本质”个性发展

  “成为最好的自己”是青岛实验高中一直以来的育人目标,学校不仅打破教材和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格局、打破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格局、打破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格局,还从2014年开始推行“五制改革”,不仅“一生一课表”,每名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课程安排,还实行分层走班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此同时,结合学分制、学长制以及导师制的推行,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有“温度”。“在向成功迈进的路上,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这是孙睿一直对学生们说的话。

  为了适应新高考改革的需要,老师再也无法单一的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导师’是学生的方向引领者,核心就是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尽心尽责,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孙睿表示,老师只有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学生才能在个性的土壤上自由发展,心里才能觉得踏实。如果说学生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是一个大“花园”,那老师的关爱和引导就是恰到好处的养料,导师制则创造了一种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提供了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交流机会,搭建了一座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的平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