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十八中全员育人导师制“落地生花” 教师人人争做学生“贵人”

2018-03-08 15:1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任聪聪 金鑫

  大众网青岛3月8日讯记者 任聪聪 见习记者 金鑫)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青岛五十八中高二(4)班刚刚上完一节物理课,王麦斌老师收拾好课件,走出教室,紧跟其后的还有班上的一位学生。“最近看你上课状态不大好,总是走神儿啊,是有什么事儿吗?”“老师,感觉最近压力太大了,给自己的负担太重”“那你得学会调节啊,适当放松一下,别总绷着”……一路上,师生边走边聊,短短的10分钟课间时间,就让原本愁眉苦脸的学生有了精气神儿,高高兴兴地回去上课了。

  与传统的学生有事儿憋在心里,不愿跟老师吐露不同,在青岛五十八中,像这种利用课间、自习、休息日等时间跟老师谈心的场景处处可见,这还要得益于学校从2013年开始推行的全员育人导师制,“有事儿找导师,准能解决”,这句话仿佛已经烙刻在每一个五十八中人的心里,这也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都有了依靠。

  师生换位初体验  “以人为本”巧转变

  说起青岛五十八中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就不得不提学校早在2013年开始推行的教育教学体验活动——“我当一天学生”,据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宋丽瑄介绍,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换位思考的初衷,学校特别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让老师变身学生,用一天的时间体验校园生活,跑操、早读、一节又一节的课程,一天下来,老师们纷纷感叹当学生的不易,同时也开始了教育教学上的自我反思。

  “体验结束后,老师们立马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更加注重‘精’而不是‘量’,在课堂上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努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宋丽瑄表示,其实不光让老师们体谅学生,后来,学校还进行了学生授课体验,20分钟的课程足足备课2小时,老师背后付出的心血,学生们在体验中真正理解了。

  老师们体验到了学生的“腰酸背痛”,学生们也体验到了老师的“费神费脑”,换位思考让师生的关系更加亲密,理解和尊重筑起了师生交流的桥梁,这也为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记者了解到,“我当一天学生”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在2015年全面升级为“心灵相约”教育教学体验周,内容也在体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让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制度先行助实施  全员育人促发展

  据介绍,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推进过程中,青岛五十八中每学期都会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进行计划制定和责任落实,德育副校长则具体负责推进路径和工作实施。2015年1月,学校就出台了《青岛五十八中关于实行全员导师制的指导意见》,就导师的职责、对学生的要求、组织管理、工作流程等一一通过全体教职工大会解读,启动了新一轮导师制推进仪式。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校的每位导师都有专门的《青岛五十八中导师制活动记录本》,详细记录导师与学生之间开展的活动、进行的谈话等,同时,学校每个学期还会就记录情况进行检查,并召开专门额会议反馈总结,让先进典型发言,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老师们会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个别谈话、座谈、组织活动、课外辅导、小型家长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差异化”,青岛五十八中历史老师郭红梅对全员育人导师制深有感触,导师的身份赋予她一种新的责任,同时也为她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途径,郭老师表示,虽然历史学科是自己的主阵地,但是她更倡导无界限教育,导师就应该是无时间、无空间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仅对学业进行辅导,对学生的思想、学习态度、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都要给予关心和帮助。

  关注加倍解难题   导师人人是“贵人”

  “师生之间都是双向进行选择的,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青岛五十八中副校长纪炜告诉记者,既然要成为学生的导师,成为学生的思想引导员、课业辅导员、心理疏导员、生活指导员、成长向导员,那就一定要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贵人”,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多样的形式,为受导学生的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

  “以前只有班主任的时候,因为老师比较忙,一些小事其实是不好意思开口的”,高二(4)班的王雅睿是个文静的小姑娘,她告诉记者,以前自己遇到一些小事往往不好意思找班主任,一拖再拖就搁置了,现在就不一样了,既有班主任又有导师,有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答,导师总是能送上及时的关心,生活和学习有了求助渠道,王雅睿坦言,“感觉在学校有了依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