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卡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2018-01-29 10:10:00 来源: 健康报 作者: 曹政
□本报记者 曹政
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深入发展,居民健康卡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电子健康卡。一张实体卡片是如何数字化的?记者到福建省厦门市进行了实地探访。

1 变成二维码的健康卡
1月13日,尽管是个周末,来自福建各地的参观者依然挤满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门诊大厅。他们都是来自卫生信息化部门的管理者,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考察电子健康卡是如何使用的。
“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拥有自己的电子健康卡,医疗健康服务和费用支付等多项功能可在一部手机上搞定。”中山医院信息科副主任姚毅虹介绍。该院是福建省第一批电子健康卡的试点机构。
居民健康卡是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我国城乡居民设计发放的全国统一标准的就诊服务卡,主要解决跨医疗机构、跨地域医疗健康服务“一卡通”问题,方便公众就医和健康管理。从2012年起,居民健康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建立了以金融卡为发放渠道的居民健康卡发卡体系。截至目前,居民健康卡发卡已覆盖27个省(区、市),发卡量近1亿张。
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深入发展,居民对于智能手机、智能终端越来越依赖,对于医疗卫生服务便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顺应新形势,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电子健康账户”加“银行二类账户”的居民健康卡建设新模式,目前已在江苏、四川、辽宁等多省启动,厦门也积极开展了相关探索。
“所谓电子健康卡,其实就是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孕育而生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介质,是实体健康卡(IC卡)的虚拟化形式。它利用成熟的二维码技术,结合标记化技术,可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身份认证服务,用于健康管理、诊疗流程优化、医疗医保便捷支付等方面。”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增欣介绍,电子健康卡是现有实体健康卡的有效补充而不是取代,只是增加了另外一种便捷应用的模式。简单而言,电子健康卡就是把一张卡片变成一个手机上可扫描的二维码。
“最大的好处是方便。” 姚毅虹说,如果办理实体卡,只能拿着证件到人工窗口排队,而电子健康卡注册可以全部在网上完成,比如政府App、医院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等。如果绑定了银行卡信息,可以直接代替身份证进行实名认证。
在线下,居民也可以通过自助服务终端办理电子健康卡。在中山医院的门诊大厅里,许多角落都摆放着类似ATM机的自助服务终端,用户只需要使用身份证、社保卡(或市民健康卡)刷卡验证身份,一分钟就可以办理完电子健康卡。

2 由实到虚的选择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孙卫介绍,当初他们在考虑如何推行健康卡的时候做了一番调研,发现各部门已经会同金融机构陆续发行带有单项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金融卡约17种,累计发卡超过3893万张,市民人均持卡超过6张。卡片过多,既给持卡人带来困扰,也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
但另一方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健康卡的推行又是一项硬任务。
“幸好在这个时候,国家层面发布了《居民健康卡虚拟化应用建设指导方案》,为厦门解决多卡融合的困惑指明了方向。”孙卫说,实体卡虚拟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借助在金融支付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的二维码技术,实体卡的虚拟化,可大大降低发卡的成本,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身份认证服务,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流程优化,提升居民健康卡的用户体验和应用效率,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多卡并存对百姓的烦扰,解决多卡合一、多证合一问题。
为此,厦门构建了虚拟化应用管理系统、居民健康卡跨域主索引系统、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系统、居民健康卡密钥管理系统,以及统一支付平台、互联网接入服务平台、医疗机构接入服务平台,并将数据与医保中心、金融支付机构、上级健康卡平台对接。在这一整套系统的支撑下,推动居民健康卡由“单一线下实体”向“线上线下一体化”转型,让居民通过手机终端在城市生活应用、社保费用结算、医疗卫生服务方面便捷使用。

3 手机串联就医全流程
电子健康卡的使用,并不只是简单的健康卡形态转换。它的电子形态,能够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将整个医疗服务系统更好地串联起来。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总会计师伊菁华介绍,借助以电子健康卡为代表的各种信息化手段,医院优化了门诊预约、体检、住院、检查、结算等流程。在一部手机上,患者在医院所有的就医环节都能得到连贯性服务。
在中山医院门诊大厅的患者服务处,患者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工作人员就立刻能够帮其预约好所有的检查项目。同样,医院的医生工作站、药房、收费、医技服务窗口,都设置了二维码识读设备,患者可以进行虚拟卡挂号、充值、缴费、结算、取药、取报告单、打印发票等。
“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原有就医流程的优化,线下就医环节从11个精简为4个,除了问诊、检查、诊断、取药,其他的环节都可以在线上完成。” 伊菁华说,通过信息化改造,据统计,该院患者就诊时间明显缩短,等候时间缩短2/3,患者就医满意度超过95%,医生工作效率也明显提升。
在厦门的整体层面,则是借助电子健康卡,撬动区域信息化的资源融合。“我们正在以电子健康卡为抓手做很多事情。”孙卫介绍,比如构建统一的预约资源中心,将所有接入平台的医疗机构号源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预约信息实时同步;依托个人健康云数据中心,对市民以往的就诊过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推荐适合患者的最佳就诊路径;通过对计划免疫信息的数据分析,从免疫时间段、免疫顺序和免疫不良反应等多个维度进行计划免疫智能消息推送等。
孙卫表示,依托居民健康卡,厦门搭建了“互联网+智能健康云”公共服务平台,以基于智能健康档案的个人健康云子平台为基础,将健康档案全方位深入融合到全域导诊、统一支付、专病智能服务、慢病管理、分级诊疗、远程会诊服务的信息惠民应用领域,实现了“连起来、通起来、统起来、用起来”。

4 核心问题是互联互通
尽管有诸多优势,但电子健康卡的推行依然面临挑战。最大的挑战,并非是技术或者成本,而是来自线下,各种系统、各个机构信息资源如何有效整合。
“听说我们在推行电子健康卡,外地同行最关心的就是怎么才能把人社、经信、公安等其他部门的信息与健康卡打通。”孙卫说,部门之间配合,直接影响到公众的使用体验。只有人社部门信息共享,才能实现移动医保支付应用;而卫生部门将产妇的分娩信息与社保部门共享,市民就可以直接在网上申领生育险,减少不必要的路途奔波。同样,新生儿出生证信息实现与公安局户籍信息的共享,便于公安部门核对新生儿出生信息的真伪;与教育部门信息共享,对学生发病情况、传染病情况及时监管,才能对疫情提早发现、提早预防。
据介绍,目前通过跨领域、跨部门的协调,厦门已经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长期处方续方等工作中,把社保卡的医保结算功能融合到电子居民健康卡上。下一步,厦门将进一步扩展电子居民健康卡的应用领域,实现更多的融合应用场景覆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