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老

随意停药,房颤患者易中风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严慧芳   2016-10-12 09:09:00

关键词: 房颤 中风 房扑 患者 抗凝药物

  【名医档案】

  吴书林: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中山大学临床兼职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主要从事心血管临床和研究工作。自1990年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至今已治愈10000多例各种心动过速病人。1999年率先在国内应用心电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开展复杂心律失常(如房速、房扑、房颤和室速)电生理标测定位和指导射频消融临床研究。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系统“九五”期间“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2004年获广东省“名医工程”项目。2006年获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1项。2009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获中国心脏电生理杰出贡献奖。主编和副主编著作40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擅长】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病的诊治,尤其是导管消融术治疗各种心动过速。

  40岁以上人群,一生中有25%的几率会遭遇房颤,60-80岁人群房颤发生率更是高达60%以上。目前全国至少有800万房颤病人,中风和心脏扩大是房颤随身携带的两大“凶器”,其中,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比普通人要增加近5倍,致残致死率更高。近日,在“世界心脏日”活动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吴书林教授指出,对房颤危害认识不足是目前患者最大的误区,房颤患者需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物,但临床上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能坚持服药。

  没有症状就停药容易引起中风

  周大伯去年底常常感觉心悸、头晕,心脏跳得时快时慢,到医院一检查,确诊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叫“房颤”。医生给开了抗凝药,叮嘱要按时用药。前些日子,周大伯感觉身体没什么不适,自己就擅自停药了。可万万没想到后来就突发中风,落下了半身瘫痪,后果已无法挽回。

  “明明是心脏问题,怎么会中风了呢?”

  吴书林教授介绍,房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气促等晕厥前表现,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房颤的发病跟很多因素有关,研究发现,患有高血压、心衰等器质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龄等均可能导致房颤。而日常劳累、喝酒、肺部感染炎症等可能成为房颤发作的诱因。

  房颤通常很少导致猝死,但危害却很大。房颤发生时,心房有效的收缩功能消失,这导致心房内的血液淤积并可能产生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着血液流动,停在哪里,就可能会造成相应部位血管的堵塞,如脑栓塞和肺栓塞等。在这些栓塞事件中,最常见的是脑栓塞,即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

  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相比,房颤导致的中风更可怕。这是因为相较于血管内的空间,心房内更“宽敞”。若心房中有凝结成块的血栓,其个头更大,极易堵塞人体中较大的血管。这就导致了房颤引发的中风有“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有研究显示,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

  房颤不应用阿司匹林“抗凝”

  幸运的是,虽然房颤引发的中风危害大,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有效减少中风事件的发生。目前,抗凝是国内外公认的预防房颤引发脑中风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抗凝治疗是通过阻止心房中血液凝集成血块,达到预防脑中风的目的。吴书林教授提醒:“我们一直在强调房颤抗凝的重要性。患者若能做好三件事,与房颤相关的中风事件就会大幅减少。”

  首先,到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卒中风险测评。有些房颤病人存在心悸、乏力、心衰等症状,他们误以为服用药物控制好这些症状,也就预防了中风。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无关。广东省人民医院设有专门的抗凝门诊,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个人的中风危险因素。

  其次,要正确用药。如果评分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就应该服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但很多房颤患者仍在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其实不是抗凝药,它是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房颤导致的血栓效果有限。

  最后,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抗凝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不能时断时续。即使没有感觉不适,不等于说中风的风险消失了,因此不能停药。专家提醒,房颤患者一旦停止抗凝,中风会趁机“找茬”,“乘虚而入”。

  消融手术后并非“一劳永逸”

  过去几十年中,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但华法林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存在较多的药物和药物、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病人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抗凝效果,非常麻烦。吴书林教授介绍,这种药物因价格便宜,患者接受度比较高,但刚开始服用时,第一、二、四周要抽血监测凝血指标,稳定后每个月要抽血监测一次。虽然临床上华法林使用率达到70%以上,但患者的依从性比较差,不到一半的患者能坚持服药。依从性问题反过来也影响到了医生的处方意愿。

  房颤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可能伴发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此外,中国人饮食结构丰富,因此多年来房颤患者和医生都盼望能有一种服药饮食禁忌少、用药方法足够简单、不用反复监测的“简便抗凝治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让“简便抗凝治疗”方案成为现实。以达比加群酯和沙班类为代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不仅克服了华法林的局限性,服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同时其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而且在中国人群中安全性更佳。不过,专家指出,这两种药物费用比较高,也尚未进入医保目录,对病人的经济能力有一定要求。

  吴书林教授指出,除了服用抗凝药物,目前也越来越多房颤患者选择射频消融手术。不过这种手术第一次成功率仅80%,手术后也并非就不用服药,仍需根据卒中风险评估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服药。一般医生建议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比较多、持续性房颤少于3年的患者可考虑这类手术。(记者 严慧芳)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刘梅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