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晓静:“生死门里”的温情守护者

2024-05-13 14:12:3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郑阳

  大众网记者 郑阳 通讯员 崔晓青 青岛报道

  重症监护室,对大多数人而言,那是个神秘又让人不安的地方。因为它是危重、危险的代名词,大门一关仿佛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但对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晓静来说,这里却是为重患争取生命希望的地方。23年间,李晓静作为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带领团队用专业的技术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患者筑起一道生命的屏障。

  守住“生命之门” 争取生的希望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是青岛市重点学科、青岛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委科室、青岛市感染性疾病质控中心副主委科室、青岛市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分会副主委科室。在病区,每一位医护人员各司其职、竭尽全力,与死神争分夺秒,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冷静的思考判断、深厚的经验积累,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守住“生命之门”。这也对科室护士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症医学党支部是市直机关五星级党支部,作为预备党员,李晓静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挑战迎难而上,从不退缩。“我是护士长,更是一名党员,就是要带领这支特殊的护理团队在特殊的岗位上用行动践行‘医心向党医心为民’。”李晓静说,“我们一定要把患者当作亲人来对待,ICU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在这里住院的患者没有家人的陪伴,而我们,就是他们在这里唯一的依靠。”

  你以性命相托 我必全力以赴

  医患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直面死神、对抗病魔的一剂良方。在三医,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老人的身影,她把饭菜送到ICU后,自己再默默离开,十年如一日。李晓静介绍,这位老人姓吕,同事们都叫她吕阿姨,从2014年开始,吕阿姨几乎每周都会为ICU的医护人员送来饺子、红烧鱼、炖排骨、合饼……

  时间回溯到2014年夏天,吕阿姨的老伴因脑出血突然倒下,送至三医抢救,由于病情严重,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ICU病房里。看到昏迷不醒的老伴,吕阿姨整日以泪洗面。在她最痛苦脆弱的日子里,三医ICU的医护人员每天都会安慰她、不断给她信心。4个多月后,看到病床上的老伴日益消瘦,吕阿姨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她依然没有放弃。

  “只要您不放弃,我们也不放弃。”医护人员看到吕阿姨如此坚定,也在拼尽全力救治吕阿姨的老伴。坚持了两个月后,吕阿姨的老伴还是离开了,但吕阿姨和家人都很平静,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和医生都尽了最大努力。正是ICU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赢得了吕阿姨的信任和“亲情”。

  2022年9月30日,ICU接收了一位心源性猝死的病人,该患者是一名59岁的男性,当天就诊时突发意识不清。时间就是生命,李晓静立即启动ECMO团队,团队成员争分夺秒,各司其职,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守住“生命之门”。经历了二十多天的悉心守护,全病区人员尽心尽力,注重每一个细节,患者终于康复,迎来新生。

  技术创新高要求 优质护理无止境

  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3年的护理实践中,李晓静学习和总结了丰富的重症监护知识,创新和开展了许多重症监护技术和方法。

  作为护士长,李晓静不断创新护理技术,基于重症医学科患者周围血管条件差,需要长期输液,需要输注高渗、血管活性药物等现状,2023年她牵头开展的一个新项目、新技术——中线导管应用到临床当中,为血管保驾护航,实现了患者入院“一针化治疗”,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健康一体化发展不断迈向更高质量的今天,为加强基层护理工作的同质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李晓静和团队按照医院工作安排,针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护理培训,李晓静精心准备,注重基层护理服务需求,奉献了一堂堂精彩的讲课,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水平。

  李晓静的理念是:

  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除了在平常的工作中把好服务质量关、调节护患关系、业务上指导外,她主动把自己的目标定得更高一层,精益求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