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患者住院之忧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探索“无陪护病房”

2021-11-24 17:08:40 来源:  作者: 张乐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郑阳 青岛报道

  “住院无陪护”不代表没人陪护,而是无家属陪护,全部的生活护理由专业护工完成。我国长期存在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局面,很多家庭为了陪床子女要到单位请假,更多的是多个亲属轮值频繁更换陪护。部分无法照顾住院亲人的只能从社会找散护工,这些护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缺乏正规公司管理,给雇佣家庭及患者自身带来很多风险。疫情期间散护工在各家医院流动性较大,又存在共租住房的现象,容易造成病毒在医院之间的传播,无陪护病房已成为一项民生需求及重要的疫情防控举措。

  随着新冠疫情常态化,患者住院“一人一陪”列入了各医疗机构陪护要求中,如何在新冠疫情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医患双方的就医需求,切实提高群众的就医体验,自疫情发生初始,青岛市第三人民医就院逐步开始探索无陪护病房这一新模式。

  4月30日,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完成为期近半年的市级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任务后正式复诊。为进一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加强护理服务内涵建设、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减轻住院患者经济负担及家属陪护负担,节约社会成本,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全面复诊之初即开始了无陪护病房的试点工作。

  建章立制 规范陪护标准

  为切实做好这项惠民便民实事活动,第三人民医院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一是选派专人前往上海瑞金医院学习无陪护管理模式,在评估患者病情及医患双方接受度的基础上选定内分泌科为试点科室先行开展。二是破除大多医院因患者经济负担运行困难的难点,以医院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护工公司签署协议为患者提供无偿服务,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全部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工承担,护工以小组为单位进驻病区,在护士长及护工主管的监管下,承担患者进入病区后的所有生活护理,使医疗护理与生活护理完全分开,护工的生活护理配合治疗、护理。三是建立了无陪护管理组织架构,实行医院和护工公司共同管理,确定了一对一、一对多服务模式,制定了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工作标准,明确了专业护工与护理工作的界限。

  注重细节 提高服务品质

  为切实保证护工的陪护质量,医院结合护理工作需要及患者日常生活需求,进一步明确陪护内容。一是制订患者自理能力评价表,每天由护工和责任护士分别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评价,确定患者自理、半自理、不自理等次,规定了不同等次患者进食、擦洗、更衣、耳清、修剪指甲、室外活动等详细的生活护理项目,护理项目记录挂在患者床尾公示并接受监督。二是除了对工作内容有严格的要求外,还进一步规范了服务礼仪,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对患者的称呼、礼仪到每项工作的标准化的规定进行了更深一步的要求。所有护工进行岗位准入,由科室护士长或责任护士对上岗护工进行技能操作及疫情防控培训考核,真正让患者切身感受到正规护工提供的温馨服务。

  定期跟踪 强化督导评估

  为将这一便民实事切实落实落地,医院指定专门部门定期跟踪护工工作,强化督导评估,确保陪护工作从始至终均在规范的标准下进行。无陪护开展以来,每天由责任护士、护工组长、科室护士长对患者进行现场满意度调查,反馈的问题及时整改。每周进行一患者满意度调查,医院每月进行一次患者满意度和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医院和护工公司双方共同解决,同时关注患者需求,为特殊要求的患者提供个案陪护。

  目标明确 试点成效显著

  经过近6个月的试运行,试点科室内分泌科陪床家属由去年同期的20多人减少到2-4人(危重患者),床位使用率提高25%,患者满意度提高2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减少3.9天,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改善,社会效益和群众就医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试点成效显著。

  使命在肩 无陪护任重道远

  下一步,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将秉持着让就医群众放心、省心、安心的原则,进一步探索无陪护病房的运行新模式,深化无陪护护理内容,力争打造出规范化、专业化陪护病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扎实将这一便民惠民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