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黄岛频道 > 西海岸要闻

传承非遗火炬 中石大调研队赴地坑院体验锤草印花技艺

来源:大众网   作者:潘超   2017-08-23 16:43:00

关键词: 非遗;印花;技艺

  

  队员们和牛女士进行交流。(马小未摄)

  

  队员亲自体验锤草印花技艺。(马小未摄)

  

  牛女士为我们讲解印花土布。(马小未摄)

  大众网青岛8月23日讯(记者 潘超 通讯员 戴心怡 王阔把芊棒棒草摆在土布上,盖上不同图案组合的模板,继而用棒槌细细敲打,使芊棒棒草的汁液渗入土布之中,再加以固色,一张张印有花草图案的精美土布就此产生了。这就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锤草印花的制作过程。草色染身上衣,映红犹闻彩花香8月2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探路者调研队来到了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地坑院景区,在编织刺绣院与草印花技艺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据了解,捶草印花是三门峡市陕州区一种独特的印染技艺,与当地的地坑院、虢州澄泥砚一起被誉为“陕州三宝”。据了解,这种技艺起源于明清时期的古老印染技艺,早期只流传于民间,因为缺少官方记录和保护,所以一度失传。近几年,经过以朱秀云女士为代表的民间艺人的潜心研究和不断试验,这项技艺终得以重见天日,迸发出了新的活力。

  “这些布上印的花花草草可真美!”“好精致的图案,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学了。”进入草印花技艺的窑洞里,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叠印好的土布,图案各异,五彩缤纷。上面多数印有绿色的叶子和深紫色的花朵,十分精巧别致,引得队员们纷纷称奇

  “这些土布就是用‘捶草印花’制作而出的。”迎接队员们的是朱秀云的孙女、也是这项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女士“这是棒槌,用来敲打模具,还有刻板、明矾液……”在朱女士的介绍下,队员们对亲自学习这门手艺更加跃跃欲试。

  “‘捶草印花看起来很容易,等到真正上手的时候才发现它的操作难度很大。”队员们拿着手里的棒槌一下一下地敲打着,看着有模有样,可实际成果却不尽人意。“我们不能准确确定印染范围,染多染少的分寸很难把握。”队员姜丰面对略显失败的作品面露难色。

  “定下心,慢慢来,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总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朱女士耐心地引导队员们一步步操作着,“力度要留心,大了小了都会影响效果。”拿着队员们的失败作品,牛女士告诉队员们力度是影响印染效果的重要因素,用力过大会使颜色晕染,不易固色;力度不足则染不上色,固色洗布之后颜色变得非常淡。

  “您能先帮我固色吗?”尽管手中的半成品不甚完美,队员们还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固色。据了解,固色所用的液体主要成分是盐水和明矾,再佐以朱秀云女士创立的独家秘方混合而成,制出的图案久而不褪、清丽自然。一抹绿,一分彩,一素色,交织于一处,就当遗产可鉴世;一株草,一束花,一块布,邂逅到一起,便成文化润人心。看着手中的作品,队员们无不满足地笑着。

  朱女士笑盈盈地看着专心求学的队员们,满满的欣慰:“这些年轻的孩子们能够来调研、来学习,能够记着这些老手艺并想着将它们传承下去,我真的很开心。”

  领略到了草印花技艺的独特魅力之后,针对发展的相关问题,朱女士也和队员们交流交换了意见看法“我本身也是文化管理专业出身,毕业之后留在这里也是为了为传承这项技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和我一样投身于一线技艺传承的很多,这份坚守很大程度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感情话语中不禁流露出这些文化匠人对于非遗文化的热爱。

  保护非遗文化,我们都不是局外人。谈及非遗文化的保护,朱女士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于草印花技艺的专利保护,只有真正给予文化工作者实在的保护,才能将非遗文化的火炬传承下去。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宋朋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