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高出”“高进优出”让每一位学生从平凡走向卓越

2024-05-23 17:42:0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朱晓娟

大众网记者 朱晓娟 青岛报道

在青岛市即墨区,有这样一所民办高中学校凭着“分数出圈”:单人提分100以上,平均提分40分,位于全区前列。成绩的取得给学校增添光环的同时,让学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广阔舞台。这就是由国有投资平台山东省和晟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青岛即墨培文高级中学。

“定制化”成长

据不完全统计,2023届培文学子高考成绩喜报频传,本科上线总计159人。其中,重点本科上线52人,600分以上12人,最高分629分;普通本科上线114人,音体美上线45人。此外,在去年期末统考成绩中,地理和物理单科平均成绩均处于全市前列。

教育不是流水线作业,学生的每个提分瞬间都是学校因材施教的结果,成长也是如此。在青岛即墨培文高级中学,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实现“定制化”成长。

初入青岛即墨培文高级中学,学校根据学生中考成绩和升学计划分层划分为强基班、实验班、贯通班、艺体班、国际班,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升学规划方案。在后续的学习中,佐以相辅相成的两大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实行全方位提分提能培养模式,助力学生拥有璀璨未来。

当然,好的课程体系的前提是好的课堂管理,在青岛即墨培文高级中学,学校根据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将学生划分进不同的小组:成绩优异的学生可组成研究组,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成绩平平的学生可组成补习组,由导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补习。同时落实“堂练日清、周测周清、月考月清”制度,和每日发展反思评价、每周成长目标管理、全程学习常规管理。全方位提升学习效率、助力提分增效。

多元化育人

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在学校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青岛即墨培文高级中学现有高级教师18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高级教师占比54%。在具备丰富教学经验、良好师德师风的同时,多名教师更有高三的实战经验,曾培养多名学子考入清北等名校。

在师资配比上,学校将教学管理团队和德育管理团队有机融合。其中,教学管理团队实行“1+N”模式。“1”是指学科带头人制,即每个学科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N”则是中青年教师制,即每个学科再配备多名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对中青年教师在经验上实现传帮带,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强大的师资力量,保证了教育教学的高质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班型与提分攻略

在青岛即墨培文高级中学,班型的设置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其中,对于将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而言,学校采取了三种班型相辅相成的模式进行。

强基班的学生选拔严苛,按照成绩择优进入,师资力量强,集中优质生源。在教学采用更快速、更高层次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课堂穿插知识重点难点和高考题型分析,“力争上游,不断超越”的学习氛围,让每一名身处该班型的学生高分更高。

实验班的学生则是面向掌握了基础知识,遇到了成绩提升的瓶颈期的生源。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得分优势,掌握答题技巧,剖析解决知识痛点与难点,以实现快速提分的目标。

贯通班的学生面向基础不牢固、知识掌握不全面的生源。在教学中更倾向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根据学生成绩和个人意愿,综合考虑家长建议和学生发展。经过深度研判,贯通班学生可以调换至其他专业类班型。

艺体类发展

青岛即墨培文高级中学艺体类班型,主要侧重于专业程度高的学生,专业化的课程设置和多方位的文化课提分,帮助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成绩,并重视发展多种才能,升入理想学府。

体育班将体育生单独划归一个班型管理,并配备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该班型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和个性化教学。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兼顾文化成绩的提高,助力圆梦更高学府。

美术班同样采取一个班型管理制度,配备有相应专业课指导老师,通过深度分析学生自身兴趣与优势,指导学生在相应兴趣爱好方面提升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拓宽每一名学生升学渠道。

国际班助力

国际班是今年以来青岛即墨培文高级中学新开设的班型,现开设日韩、东南亚升学方向,后期根据学校发展,合作高校会延伸北美、澳洲、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结合基石、校本选修和国际化人才专修三大体系课程,配备资深中、外籍师资团队,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发选修课程和各类素质扩展社团,为学生提供“不参加高考、校内语言认定、直升海外知名大学”通道。

除了班型的选择外,在青岛即墨培文高级中学,还践行“三享受”(享受运动、享受阅读、享受探究)、“四学会”(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管理、学会做人)教育。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开设5大门类10余个学生社团,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无限创造力的全能型人才。

当前,青岛即墨培文高级中学正面向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高新区和即墨区全面招生,招生咨询电话:0532—88512866。

初审编辑:朱晓娟

责任编辑:苏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