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总长度1200米的橡胶围油栏在第三海水浴场顺利下海。首批400米从三浴出发运往第二海水浴场,另有800米投放于距离三浴海边约四五百米的海面上。这批围油栏于6月16日下午运抵第三海水浴场,原定于昨日投海,但由于昨天海上大雾,能见度极低,于是将投海时间推迟到今天。
记者:徐丽丽 王琨 吴立州 设计制作:曹亮
今天上午,总长度1200米的橡胶围油栏在第三海水浴场顺利下海。首批400米从三浴出发运往第二海水浴场,另有800米投放于距离三浴海边约四五百米的海面上。这批围油栏于6月16日下午运抵第三海水浴场,原定于昨日投海,但由于昨天海上大雾,能见度极低,于是将投海时间推迟到今天。
http://media.dzwww.com/qingdao/other/hutai6.18.wmv 今天上午,总长度1200米的橡胶围油栏在第三海水浴场顺利下海。首批400米从三浴出发运往第二海水浴场,另有800米投放于距离三浴海边约四五百米的海面上。
连日来,本网一直关注“浒苔”动向,形势尤为严峻的青岛市第三海水浴场在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辛勤工作下,情况已经有明显好转,但是,“浒苔草原”登陆地点是否仅有一处?记者展开探访。
今天下午4时许,记者再次来到第三海水浴场。未及海边,便可看见一条绿带浮在遥远的海面上,伴着潮水涌动,不时改变着形状。此时正值落潮时分,大片的浒苔被接连不断地推送到沙滩上。浒苔的形状先是由之前两边大中间细长的骨头状,到后来被接连不断的海浪推成带状,岸上的浒苔越积越多。岸边运来了千余个“橡胶围油栏”,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将之连结成串,预计明早投入海中,用于拦截海里的浒苔。
今天上午,记者从国际新闻中心出发,沿海边一线步行至第三海水浴场。记者途经其他海域尚未见浒苔踪迹,直至葛路烈士纪念石碑才开始出现少量的浒苔。这些浒苔被汹涌的波浪推到石壁上,一层层,一片片,堆在一起,把近岸一线变成了鲜亮的绿色。继续向前,到达第三海水浴场,这里是浒苔所及的“重灾区”,工作人员显然也已有所行动。
成片的浒苔绿潮连续5年来袭,让人们闻“浒”色变。这些绿色生物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危害?浒苔打捞后怎样利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中科院海藻研究员逄少军进行了采访。他认为,黄海浒苔的成因是形成地独特的地形在近海富营养化的水质,以及浒苔生物学结构的特点综合作用的结果,被打捞上来的浒苔可作为肥料及生物饲料使用。
浒苔肆虐青岛已经是第5个年头,但成因一直没有定论。14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人员透露浒苔研究最新进展,浒苔是由于江苏近海辐射沙洲的独特地形,加上近海海水富营养化所致。经过5年的摸索,这个冲击近海养殖、影响近海景观的绿色“魔头”,也被人们变废为宝,形成新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