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银行动态 > 兴业银行

兴业银行青岛分行:十年破茧成蝶路 不忘初心助力实体经济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7-09-08 11:40:00

关键词: 兴业银行;青岛;实体经济

  大众网青岛9月8日讯 2007年9月7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各级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兴业银行青岛分行梦想起航。10年间,借助总行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青岛兴业与岛城经济金融发展相伴成长、共荣共赢,在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大力支持我市重点项目、民生事业、实体经济、财富管理事业建设,以实际行动助力岛城新旧动能转换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年跨越发展,主流银行地位持续提升

  十年来,青岛兴业秉承前瞻的战略判断和强有力的战略执行,充分发挥兴业敏锐的市场反应和突出的创新能力,抓机制、抓转型、抓改革、抓队伍、抓管理,在转型道路上实现了弯道超越、飞跃发展。目前,青岛兴业已入驻金家岭金融财富区,有14家支行网点、9家社区支行、2家私人银行中心,营业网络实现青岛地区全覆盖,形成了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风格统一、形象鲜明、环境温馨、服务一流的业务经营网络,让“兴业蓝”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机构拓展和服务延伸的背后,是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十年间,青岛兴业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是开业之初(2007年)的28倍;本外币存款余额是2007年末的25倍,年均复合增长36.83%。从初出茅庐到全市纳税百强、收入百强、企业百强,青岛兴业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前行,业务基础、客户基础愈发坚实,市场地位节节攀升,品牌形象蒸蒸日上。在青岛当地媒体的各类评比中,接连获得“最具成长性银行”、“最值得关注金融品牌”、“最具创新力银行”、“最佳服务银行”和“最具特色金融机构”等荣誉,被企业家联合会评选为青岛市最具影响力企业。

  十年差异化创新,铸就兴业特色品牌

  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在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青岛兴业以“引领者”之姿快速崛起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业内领先、特色鲜明的兴业品牌,尤其在财富青岛建设、绿色金融、智慧金融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领先优势。

  兴业资产托管业务已成为“财富青岛”的一面旗帜。2016年,国内第一家银行机构独立资产托管中心——兴业银行资产托管(青岛)中心落户青岛,该中心是直属兴业银行总行、辐射全国的银行托管结算服务平台,是兴业银行在全国设立的首家托管中心。目前在该中心托管的金融机构超过100家,托管产品超过400支、700多笔,托管余额超过了3100亿元,托管量位居青岛市金融机构首位。该中心的落户对于完善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金融业态,探索在我市建设财富管理专业化金融基础设施,提升金融专业服务保障能力和辐射带动效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植“绿”十年,青岛兴业为岛城绿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作为中国大陆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可谓“经验丰富”,已形成了涵盖绿色融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绿色消费等门类齐全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记者了解到,刚刚过去的9月5日,总金额37亿元的青岛西海岸蓝色海湾整治基金项目顺利落地,为青岛兴业十周年行庆献礼。截至目前,该行已与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金凤凰景区管理有限公司、青岛高科热力有限公司、青岛东亿实业总公司、青岛特锐德集团、青岛特利尔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100余家岛城企事业单位在绿色金融领域展开合作,绿色融资余额近百亿元。该行还将“绿色”带入了普通客户生活中,其与青岛饮料集团合作推出了全国首张水资源保护信用卡——崂山矿泉水信用卡,配置专属绿色权益,推动保护崂山古冰川遗迹。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青岛兴业也走在了前列。该行相继推出了“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金融产品,携手微信、支付宝等业内先进的支付服务平台,紧扣快捷支付、扫码支付等时代潮流,主动贴近社会需求,真正将互联网金融的便利融进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青岛兴业“智慧城市”朋友圈已囊括青岛能源集团、西海岸公用事业、青岛高科热力、青岛水务集团、丰硕堂、同方等公用事业、医疗卫生、民生事业领域的诸位“大佬”,青岛市区和西海岸90%以上的供水、供暖区域的居民都可以用该行开发的支付平台在线支付。借助大数据、O2O、云服务等互联网手段,该行在青岛首推跨行现金管理云服务平台、票据贷业务等互联网创新产品。以跨行现金管理云服务平台为例,该产品将企业自建资金管理体系的成本从百万级降低至万元级别,将系统建设实施周期从半年以上缩减到了两周以内。

  十年坚守初心,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实体企业

  十年来,青岛兴业与青岛经济风雨同舟,在青岛同业的竞技中站稳脚跟,于同业中率先提出向青岛城市运营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率先启动“惠千家”支持实体企业行动,走出了独具兴业特色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道路。

  在青岛兴业看来,转型的重要依仗便在于兴业银行总行集团优势,这也是其能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底气来源。2016年11月,青岛市政府与兴业银行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兴业银行承诺未来五年将在青岛投资不低于500亿元人民币。据了解,兴业银行已经从单一银行演进为以银行为主体,涵盖信托、金融租赁、基金、消费金融、期货、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研究咨询等在内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兴业银行青岛分行行长沈健也多次强调,“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新要求,积极提供包括融资咨询、融资规划与安排、资源整合和撮合交易等在内的全方位、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这是兴业银行的强项,也是青岛分行转型的方向。”

  在这种综合金融服务理念指引下,今年4月份,青岛市首条采用PPP模式投融资建设的13号线地铁完成了二期项目的首笔资金投放工作,兴业银行青岛分行出资36亿元,并为其创新定制了“双GP”基金管理模式。实际上,该行近年与青岛市的财政、规划及城市运营主管部门合作,发挥兴业特有“创新”优势,设计不同的融资产品,提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相结合、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相结合、境内业务与境外业务相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为青岛城市运营开拓了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

  “服务地方经济”落实在行动中,便是一笔笔重大项目的相继落地,该行先后落地青岛市首个主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海湾集团老企业搬迁项目,全国首创西海岸30亿元科教文卫发展基金等,发行山东省首笔美元境外永续债,中标高等教育发展基金融资银行、青岛市级非税代收项目、十三五期间轨道交通项目合作银行资格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多年位居辖区同业前列。闪亮的成绩背后,是青岛兴业敏锐地察觉到当前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要紧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这一“牛鼻子”,深入融入青岛经济社会中。

  今年以来,青岛兴业准确预判在当前经济和监管形势下,唯有回归商业银行传统服务本源,与青岛经济和实体客户共舞,才能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为此,青岛兴业持续推动重心下沉,早在4月份便启动了“惠千家”支持实体企业行动,创新建立行领导营销推动机制和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经理三位一体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围绕“以客为尊”的各个环节全面优化流程、提升效率、降低费率、制定方案,主动增强服务实体企业的本领。目前看来,“惠千家”行动进展顺利,已为44户新客户发放授信贷款,为56户重点客户增额扩盘。这项行动给客户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兴业银行主动服务的意识更强了,各类手续办理更为简便了,融资成本反而更低。以兴业银行对公开户为例,通过移动预约、预填表格、流程简化,客户柜面等待时间由之前的96分钟缩短至35分钟以内,极大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服务体验。

  十年坚持普惠金融,让金融有态度、更有温度

  近年来,青岛兴业大力发展社区金融、养老金融,着力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以9家社区支行为依托,以“关系金融、体验式金融和差异化金融”三大服务模式为载体,成功走出了“最后一公里”优质金融服务的新路子,成为该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突破口。该行已形成了完备的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以安愉人生俱乐部、童兴俱乐部为载体,探索将金融与养老、社区服务、儿童教育有效结合,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社区活动数百场。

  提供一站式便捷金融服务,承担更多普惠金融责任。目前,兴业银行青岛分行个人贷款服务已涵盖留学贷款、住房贷款、综合消费金融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等多种贷款种类,并创新推出随薪贷、公职贷等产品,自2014年开始,兴业银行青岛分行积极进行零售信贷组织架构改革,成立三大信贷业务拓展部,通过集中审批、优势资源整合等方式,简化审批和放款流程,确保个人贷款审批“不过夜”。

  对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除开辟绿色通道、单列授信资源、设立小微金融专营团队外,该行还连续多年实施“小微企业三大优惠计划”,创新推出了业内首个企业移动管理APP“兴业管家”,目前已有1000多户中小企业使用其进行转账、代发工资等操作,今年以来累计节省各类费用百万余元。记者了解到,该行已经形成了以“三板通”、“连连贷”等产品为主的小微产品体系,通过运用不同产品组合、业务模式满足不同发展阶段、行业性质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值得一提的是,该行8月份为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地了兴业银行首笔票据池项下循环贷业务,以实际行动支持青岛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于欣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