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银行动态 > 青岛银行

青岛银行:绿色金融+投贷联动 输血实体经济实现双赢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7-03-08 10:52:00

关键词:

  大众网青岛3月8日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的血液,实体经济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社会进步水平。从全球金融业的发展历史看,没有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就没有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让现代金融成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助推器,实现实体经济的的持续稳健发展,从而创造现代金融健康流转的优渥环境,这才是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正确认识。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7年要抓好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一言以蔽之,让金融回归本源。近年来,青岛银行对内明确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方向与宗旨,坚持抓好信贷结构调整,重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信贷支持,实现实体经济实现较快、较好发展,同时,实体经济实现自身发展提速后会反哺银行的业绩提升,以此实现双向良性互动发展,也探索出了一条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金融创新,首发绿债

  经济转型趋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共识。商业银行作为我国投融资经济中的主体,加快布局绿色行业,不仅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的融资服务,实现绿色增长,还可以降低行业信贷风险,实现自身优化转型。青岛银行一直致力于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行业政策,不断完善绿色信贷系统,严控“两高一剩”行业信贷,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3月,青岛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了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成为国内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首单绿色金融债券。截止2016年底,青岛银行绿色信贷项目投放金额合计54亿元,同比增长108%,主要投向节能、污染防治、清洁交通、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等绿色产业项目,彰显了青岛银行治霾的决心和社会责任。2017年,青岛银行将继续加大对绿色产业项目的信贷投放,为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积极贡献。

  资源倾斜支持绿色金融

  青岛银行严格按照绿色信贷的相关制度制定绿色项目认定标准,信贷资源配置进一步向低能耗、低资源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行业和企业倾斜,扩大青岛银行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投入,对落后产能企业加快退出进度,严禁介入环保违法企业和项目。凡是行业属性符合节能、污染防治、清洁交通、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等绿色环保行业的客户,青岛银行会根据严格的行业标准审核该企业的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是否符合绿色金融产业项目标准。

  为推动绿色信贷尽快落地,青岛银行制定了一系列相应制度与措施,全行自上而下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多次通过外部培训和内部督导的方式在全行上下树立绿色金融发展新理念,将绿色金融文化打造为青岛银行特色企业文化之一。借助绿色金融债的有力东风,强力推动青岛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青岛银行制定了绿色金融信贷政策,不断完善绿色信贷体系和绿色审批流程;在考核机制方面,青岛银行计划将绿色信贷投放纳入对分支行的全年考核,对绿色信贷投放贡献突出的分支机构,给予相应奖励。

  投贷联动助力绿色金融

  昌盛日电是光伏农业产业园区投资运营服务商,该公司结合光伏农业在增加单位产出、提高农业收入方面的特点,以光伏农业科技大棚为基础实施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产业协作的造血式扶贫模式,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在该企业成立之初,青岛银行即为其办理了第一笔银行贷款。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在全国的布局,青岛银行对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双方积累了足够的了解和信任。在此基础之上,青岛银行与昌盛日电达成了入股协议,并在今年二月份顺利完成投资,掀开了青岛银行投贷联动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未来青岛银行将把绿色金融营销提升到战略高度,总行专人负责定期对全行绿色信贷项目进行梳理统计,并制定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和产品,将绿色信贷项目作为未来全行营销的重点,推动全行分支机构积极营销绿色信贷项目,保证优质绿色项目及时与青岛银行的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进行有效对接。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于欣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