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49|“老法官”荆军

2019-09-29 10:19: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王熠 郭欣 刘晓 刘丹 王悦音

  编者按:1949-2019的7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却记录着新中国由弱变强、屹立世界东方的过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众网联合青岛市委网信办共同策划《生于1949》专题报道,聚焦生于1949年的普通青岛人,通过他们讲述70年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历,从不同侧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青岛人的奋斗历程。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9月29日讯记者王熠 郭欣 刘晓 刘丹 王悦音) “法槌敲响的是正义之声,敲下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老法官”荆军说,法官就是公平正义的执行者与化身。从事法官工作30年,荆军见证了司法体系的完善、健全和发展,也见证了中国法律制度、法院机构、人民法律意识的一路前行。而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他的奋斗人生,更是展示了作为新中国奋斗者、建设者和新时代的见证者、追梦人的一份家国情怀。

荆军接受采访

  转业到法院一干30年

  荆军,1949年出生,1969年参军到部队。1979年转业到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从事法院工作直至2009年退休,期间先后任书记员、审判员、政治协理员等职务。

  “30岁从部队转业,当时我就想做业务工作。最终选择来到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当法官一干就是30年。”1979年来到法院后,荆军是从书记员起步的。到了一个陌生的领域,为了能干好工作,荆军拿出了部队养成的拼劲,刻苦自学从未接触过的法律知识,并在1985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取得了法律专业大专毕业证。她到法院工作时,正赶上复查案子,案件特别多,她和同事们纠正了很多冤假错案。

  感受法律工作巨大进步

  提起当时的法院人员状况,荆军感慨道:“那个时候法院只有一个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的,而且是调干生。”时隔30年,法院工作人员从原先的5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将近600人,法律工作人员的学历已经提高到了硕士、博士,人员队伍在壮大,人员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30年来,我国法律体系发展也很迅速,《刑法》《民法通则》《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物权法》等等,法制越来越健全,法律越来越规范。”然而,最让荆军印象深刻的还是《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是1989年4月4日制定,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颁布《行政诉讼法》,对我的触动很大,第一,这是一部新法律;第二,这部法律是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所以在1989年的时候,我就去了行政庭,从事行政审判工作直到退休。”1990年行政诉讼法实施,青岛中院行政庭每年收案仅有个位数,基层法院更少;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法律意识提高,2018年青岛全市收行政诉讼案件2000余件。

  见证法院内部大变化

  法院机构现在也逐步完善,以前只有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后来已经发展到了34个部门、18个业务庭,主要有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监督庭、少年审判庭、金融审判庭、环境资源审判庭,基层法院还有派出法庭等。荆军说,“这些变化都是源于社会的需要。比如环境资源审判庭,改革开放初期对环保是不太重视的,环保事业一直比较滞后。近几年成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也是源于从国家层面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环保提到了比较重要的地位。有些是最高法院要求,比如成立知识产权庭,青岛作为山东沿海城市的中心,附近的知识产权案子就到青岛来审判,这就是地域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仅是法院的机构,就连法院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以前法院的工作内容是审判和执行,现在增加了巡回审判庭;在方式方法上也更加多样,“以前凭经验工作比较多,法律程序还不尽完善。发展到现在,分工越来越细,审判业务庭就有十多个;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现在要求法庭审案直播,一切的程序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来,所以办案的方式方法大不一样了,越来越规范了。”荆军说。近几年,法庭也出现了一些人性化的变化。在人们的印象中,法官都是很威严的,看到法官就会紧张。成立了少年审判庭后,采用圆桌审判,家长和社会人员都可参与,缓解了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应该很有帮助。

  荆军认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法院一直是民间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和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法官就是建立起公平、公正、信任的一座桥梁。正是因为如此,荆军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更加强盛富饶的国家贡献自己的毕生之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