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委员贾小平:削减市内固定式生活垃圾桶投放量

2018-01-10 16:02:00 来源: 青岛大众网 作者: 刘宇昕

青岛市政协委员贾小平。

  大众网青岛1月10日讯记者 刘宇昕)“目前,青岛城市生活垃圾年均产生量250万吨以上,然而,城市交通道路两侧垃圾桶的垃圾量估计不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1%。”1月10日,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贾小平表示,应削减青岛市内固定式生活垃圾桶投放量,塑造新的“少产垃圾”的新习惯,从而收获一条条完整而美观的街道。
  贾小平通过调查发现:垃圾桶围城现象严重,有碍城市风景。市内城市交通道路两侧的固定式垃圾桶布置过于密集,居然存在不足100米长的道路上安置4个垃圾桶的现象。多数道路旁固定垃圾桶成摆设,桶内无垃圾或少垃圾现象的比率很高。目前城市交通道路两侧的垃圾收集点(垃圾桶)设置的依据是国标《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该国标已经不与时俱进了。国内,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的城市交通道路两侧的垃圾收集点少。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很少能看到城市交通道路两侧的垃圾收集点。
  关于垃圾容器放置,他建议,结合城市道路规划、市政规划、环境规划等,鼓励尽量少或不放置垃圾容器;如此,既能节约多种投入,如清洁工劳动力成本/垃圾桶固定成本等,同时收获一条条完整而美观的街道。
  “之前,大量投放垃圾桶于城市道路,为公众营造了一个垃圾分类入桶的人造空间。随着个人环境意识的增强,这个好习惯已经成为了公众的好环境行为。”贾小平认为,时间长久之后,这类环境行为也会成为一种潜意识层面的条件反射,“我可以随时随地产生垃圾,因为附近就有垃圾桶”,这是一种潜在的“坏习惯”。与生态文明要求的“垃圾减量”是背道而驰的。
  他建议,在城管、环保、交通等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新闻媒体、教育培训等多种手段,把公众根深蒂固 “垃圾分类入桶”的习惯换掉,塑造新的“少产垃圾”的新习惯。个人对待城市道路垃圾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会直接影响到社区生活垃圾的产生、分类和收集,如此进一步有利于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