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教育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外缔结友好学校264个

2017-10-16 15:3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任聪聪
2014年4月16日,青岛国际教育讲坛——“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当代实践”活动在青岛第六十六中举办
  大众网青岛10月16日讯记者 任聪聪)青岛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开埠的五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第一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面向世界”可以说是青岛与生俱来的开放传统。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青岛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青岛教育与世界搭建起越来越多的联通之桥,国际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内涵日益丰富,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已经成为青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动力。
2015年7月,美国教委联合会代表团来访,美国教师与李沧区铜川路小学学生同唱英文歌曲
2016年3月,青岛第十五中学中法文化交流周活动
  规划引领 推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有序发展
  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历来都是青岛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发展改革的推进,重要性越来越突显。但是,面对各级亟待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面对日益高涨的社会需求和投资热情,面对纷繁复杂的办学实际和各方声音,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科学规划无疑是发展关键。
  2011年,《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发布,“扩大教育开放与促进国际交流”是十一项主要任务之一,确立了搭建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培养国际化人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对外教育服务能力等发展任务。
  2014年,青岛市教育局联合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公安局、青岛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意见》,首次单独对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做出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提出开展多渠道、宽领域、高水平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青岛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函,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本土文化特质和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2015年,青岛市全面加快实施国际城市战略,出台了《青岛市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推进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纲要》和《青岛市推进“国际化+”行动计划(2016-2017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纳入国际城市战略全局。
  2016年,为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力度,青岛市出台实施了《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和《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施办法》,在资金、土地、配套服务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为引进国外优质高校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7年4月,青岛市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以“一带一路”为主要方向,全面加强与教育部的合作,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新发展。当前,青岛市教育局正在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制订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做好新时期教育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将被赋予更多时代色彩和发展内涵。
2016年5月,我市中小学生参加世界第37届头脑奥林匹克决赛并取得两项冠军
  人文先行,提高青少年国际理解能力
  在国际交流交往中,中外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推介城市文化,交流教育经验,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其中最具普遍影响力的,是中外友好学校之间的长效交流。青岛市中小学校与国外缔结友好学校264个,人员互访交流频繁,校际交流的形式也逐步从单一的校园参观、座谈交流扩展到文化体验、课堂体验、家庭寄宿、网络课堂等等。以学校为单位的国际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学生在交流体验中提升了国际理解能力。青岛十五中与法国雷泽圣母高中是多年的友好学校,每年都有一定规模的学生互访活动。2017年3月,34名法国学生到十五中开展交流,其中5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研学活动,学校专门安排了17门中国文化课程,给法国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对学生研学旅行的鼓励,类似的高质量互访活动在很多学校已经成为常态。部分中小学校通过在国外建立孔子课堂、中外学校互建语言教学中心等新的校际合作形式,进一步深化了中外学校校际间的文化交流。
2016年7月,20名青岛高中生赴日本参加“中日小大使”活动
  在友好学校交往的基础上,青岛市教育局也积极与各国政府合作举办不同形式的学生交流活动,以文化体验为核心,以中外学生结对参与为主要形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也促进了中外青少年的理解与友谊。2017年暑假,65名中学生分别踏上去日本、新西兰、德国的行程,完成了他们的异国体验。参加“中日小大使”活动的中学生,不仅受到日本官房副长官、日本外务大臣、中国驻日本大使的会见,还同札幌日本大学高中的小伙伴一起体验日本高中生活、家庭生活和传统文化,与日本小伙伴结下了深刻友谊,并将于今年10月份迎接日本小伙伴访青。到新西兰参加中国—新西兰首届青年领袖峰会和到德国参加第二届鲁巴青少年文化周活动的中学生,也都对异国的历史文化留下深刻印象,结识了外国朋友,交流着他们对国际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除此“走出去”体验的方式,市教育局还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国际理解教育。2016年印发了《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导意见》,从学科融合、课程体系、活动载体三个层面勾画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途径体系,提出以“民族情怀 世界眼光”为核心,从认知层面、理解层面、行动层面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在认同自我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文化,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往,具有尊重差异、理解多元、接纳吸取、合作共享的国际素养。目前,一批学校正在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示范校的创建,大大激发了基层单位推行国际理解教育的积极性,也将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国际理解能力。
2016年11月,组织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赴德国开展机器人技术培训
2016年11月14日,青岛市教育局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署中德(青岛)职业能力发展项目和中德(青岛·平度)双元制项目第十阶段合作协议,并为“青岛—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职业能力发展中心”揭牌。
  合作提升 推动青岛教育改革创新
  青岛市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层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青岛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大批国际人才。目前,青岛高等教育阶段,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5个,山东大学与剑桥大学合作共建创新转化学院、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等5所大学合作共建中德双元工程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项目等都在有序推进。青岛科技大学自1995年始,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之间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成立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2015年10月,德国教育和科研部公布的《中国战略》(2015-2020),援引了中德科技学院作为成功范例。2017年,两校牵头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国青岛高校联盟与德国北威州高校联盟中德合作中心,推动合作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此外,青岛科技大学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橡胶谷集团在泰国共建"中泰橡胶学院",是山东省高校首个在境外设立的办学机构,今年已实现了本科招生,为探索“高校+企业+政府”走出去的“青岛模式”提供了范例。随着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先后签约来青办学,青岛正在依托这些高校开展更多更高层次的教育国际合作。
  基础教育领域,普通高中共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6个,合作国家有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重点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国外课程和师资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人才,也助推了教育改革。青岛九中(青岛外语学校)以“多元发展、文理兼通、外语见长”为办学特色,开设了英语、日语、韩国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7门外语,先后与日本、加拿大、美国合作举办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过7年打磨,学校初步建成了包括英语必修课(含外教课)、6个语种的第二外语选修课程(含外教课)、双语选修课程(数学、生物和信息技术)、中西方文化选修课、加拿大BC省高中核心课程(全英语)、美国高中荣誉课程(全英语)、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纽博分校学分课程(全英语)、英语考试能力课程为一体的多元化大外语课程体系。在大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了中外语言文化课程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英语与科学科目的有效融合,实现了中国高中课程和加拿大BC省高中课程、美国高中荣誉课程的相互融合,外方的人生规划课、教学方式方法和过程化管理模式,也都促进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职业教育领域,与国外的合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中外职业教育“3+4”衔接、国外专业课程包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标准、模式与国际衔接,培养了一批国际化的专门人才。青岛市教育局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是合作伙伴关系,早在1991年,双方合作在平度职教中心开展中德职教“双元制”项目,目前已进入第10个合作阶段。20余年来,中德双方进行了友好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建立起电工、汽修等50余个实训车间和华德汽车维修培训中心等10个实训基地。学校先后派出100余名专业教师到德国培训,并取得了师傅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2014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德国教研部批准,中德(青岛)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启动运行。基地建设以“国际化、现代化和本土化”为目标,以项目工作站为载体,鼓励和支持首批10个项目工作站与德国相关机构就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师资、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等项目开展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中德职教合作的新经验,全面提升中德职教青岛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与德国焊接学会(DVS)开展合作,共同建立国际焊接指导教师、国际焊工培训基地,积极引进德国焊接行业标准和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取得国际焊工指导教师30多人,并已为中车四方、威奥轨道等企业培训国际焊工1800多人。在西餐、旅游管理、多媒体等专业,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助力,国际合作所覆盖的专业领域正在迅速扩大。
青岛二中在俄罗斯彼尔姆第二中学建立的孔子课堂
  队伍支撑 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无论是办学授课,还是对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挖掘与引导,都需要依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的教师队伍来实现。青岛市教育局积极为广大校长、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跟多的接触、感受国外的教育理念,实现中外的思想碰撞。在外事部门严格控制因公出访的情况下,青岛市教育局每年组织30-40个团组100余名校长、教师赴国外学习、交流,并不断提高交流质量。以2016年为例,市教育局组织了45个团组共186人到世界各国交流教育经验、学习先进理念、开展校际友好交流,其中包括现代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理论与实践、费城盲校中国辅助技术教学项目、现代学徒制项目、德国机器人技术、现代家居设计专业课程与培养模式5个经国家外专局批准的教育培训项目,部分人员参加了2016年中欧知名高中校长论坛、第37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总决赛、第13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国际视障教育协会和世界盲人联盟大会、聋儿听力辅助设备解决方案及信息技术研发探索研讨会、中德校园足球研讨会等国际会议或活动,积极在国际会议发言,宣传青岛教育成果,扩大青岛影响力。同时,鼓励支持教师参与孔子学院汉语教师选拔,到国外从事长期执教,更加深入的了解国外的教育经验。2016年起,青岛市教育局与国家驻外使领馆“阳光学校总校”签署合作协议,每年选拔优秀教师到阳光学校执教,为教师外派创造途径。
  组织教师“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将国外的教育专家“请进来”,扩大教师国际化培训的覆盖面。自2014年起,青岛市教育局开办国际教育讲坛,邀请国外的教育专家来青开展培训交流,美国最佳教师雷夫、俄罗斯优秀人民教育家瓦基姆·尼古拉耶维奇·普拉托诺夫等国际教育名人来到青岛,介绍他们的思路与经验,与青岛的教师进行具体的交流,受到教师们的欢迎。此外,鼓励学校积极聘请外籍教师开展语言教学,聘用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的教师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通过引入外籍教师的方式引入国外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市南区教育体育局为全区33所公办中小学校配备了外教,已投入资金480万元,聘请外教100余人次,每周开设近270节外教课程,为英语教学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力量。
2017年9月20日,与诺奖得主面对面活动连续第四年在青岛九中举行。图为青岛九中学生与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互动交流
  国际服务 助力城市国际影响力提升
  教育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在国际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承担着教育国际服务的重要任务。目前,青岛共有5000多名外国留学生和4000多名外国中小学生在青岛就读。青岛市建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9所,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教育,为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94名学生提供国际教育服务,为在投资工作的外国人士免除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改善了青岛市的外商投资软环境。另外,还有1654名外国学生在青岛市的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学习中国文化和知识。2017年,青岛市设立青岛市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自2018年起对来青岛高校留学的优秀留学生提供奖励资助,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青岛市还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举办国际化教育活动,先后承办了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中美基础教育论坛、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实践国际论坛等国际性活动,不断扩大青岛教育的国际影响力。2015年-2017年,青岛市连续三年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会议,累计500余名国外教育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人士齐集青岛,探讨世界教育发展主题。2015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出席会议,会议围绕“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这一主题,对多项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通过了成果文件《青岛宣言》。青岛作为大会的承办城市,以此为契机,认真吸收、借鉴大会的成果,率先践行《宣言》内容,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通过国际会议,青岛已逐步打造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示范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