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山趣闻

2017-12-04 10:5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程灿谟

南墅石墨矿厂区一角。

      冯山位于望城街道,海拔100.4米,因山形类似马鞍状,山两边又有水长流,故取名“冯山”,古时候也叫“塔儿山”。当地曾流传:“塔儿山,塔儿山,撂块石头滚半年。塔儿山,塔儿山,杠杠肚子顶着天。”山之高峻在人们心目中就像塔高耸入云,所以被称作“塔儿山”。

  冯山周围分布着三个村庄。元朝前期,滕氏在冯山东北脚下建村,故称“冯北村”;明代宣德年间,项氏由莱阳迁至冯山西建村,取名“西冯北”,而原来的冯北村则改称“东冯北”;后来姜氏由莱阳县姜格庄迁至东冯北西南建村,地处冯山前,遂称“前冯北”,西冯北因与前冯北一南一北,故改称“后冯北”。

  元代怀远大将军藤显就是东冯北村人,其墓今在东冯北村东北100米处。墓穴已被夷为平地,1997年,滕氏后人立碑记之。

  冯山上原有一道观,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据当地人回忆,此观有正房七间,东西两侧各有厢屋,观前有钟楼。观内设泥塑佛爷、老母神像,供人参拜祭祀。传有一丁姓道士在此得道成仙后踏石飞天。

  每年三月十六日是冯山的庙会。冯山庙会与对成山庙会(位于新安西南,山上有和尚庙,每年三月初三为庙会日)、董家埠院山庙会(位于臧家院西村东,建有和尚寺院,每年四月初八为庙会日)是当时周边的三大庙会。每年庙会期间,周围数十村集资聘请戏班为庙会助兴,各种商人、艺人从百里之外赶来占地摆摊,面店、包子铺、酒馆及说书场、耍拳卖艺摊等无所不有。

  道观后40多米处,曾于东西筑成一城墙,长80多米,高约丈余,均为大块整石砌成,每块石头有一立方多,呈长方形,非人力所为。传说是丁道士用毛驴从东冯北村驮来的。

  当初,丁道士想用石头砌墙,把道观围起来,于是利用晚上赶着毛驴到山下驮石头。可接连下了几场大雨,不便下山,丁道士只好筑了半截遂停下。

  古时候的冯山奇石林立,树木葱茏,百草丛生。以道观为中心,南有老虎洞,北有星石,东有神仙脚,西有跑马道,西南角还有“趵突泉”。这些都成为当地人熟悉的景观。

  离道观南70多米处,有一石洞,三面环石,洞口朝东南,石洞北边有一块方桌面大小的平石,当地人经常坐在上面歇息。相传,曾有一老虎住在此洞。老虎经常下山伤害百姓,百姓便请来丁道士降伏老虎。丁道士要赶老虎走,老虎不肯。丁道士便对老虎说:“你如再不走,我就将你除掉。”老虎无奈,留下了眼泪,泪滴在脚下的石头上。老虎走后,人们看见石头上留下了深浅不一的泪窝。此后,当地人便称该洞为“老虎洞”。

  道观北侧200米处有一陨石,高2米左右,呈山形,顶稍平,顶端面积30余平,底座面积约40余平。石质为暗红色,后来被人砸碎,盖房垒墙用了。

  在老虎洞东偏北20米处,有一块高2米、宽1米左右的斜立巨石,向东南方向倾斜,石头顶端略平,上有一双比正常人稍大一点的脚印,脚趾清晰可辨。当地人称其为“神仙脚”。传说是丁道士得道成仙后,踏着这块石头升天了。

  道观西侧有一古道,是从招远通金口的大道,路面较平坦,宽为3米,当地人称其为“跑马道”。

  道观西南250米处有一石潭,呈长方形,面积约2平方米,潭深30厘米,是天然形成的。平时潭水并不外溢,往外取水,不论多少,潭始终是满的。即使遇到天旱,泉水依旧充盈。在人们的记忆中,此潭未曾干涸过。当地人管它叫“老泉子”,也有人叫“趵突泉”。现在,此潭被村民炮轰采石头已毁,但原址尚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